朱真道:“这些年都是我们这些老人看着王爷的生意。”

说到这里,他用疑惑的目光看向朱瞻壑。

“世子为何要自毁一臂,将天家的生意拱手让人。”

“什么生意?”

朱真道:“陛下的朝贡生意,还有王爷的海上生意,怕是都要毁在世子手里。”

“一家贸易公司,何至于此?”朱瞻壑反问。

朱真抚摸胡须,悠悠道:“整个西洋的汉人都在传,旧港的施二娘子将要入京朝贡,将会以宣慰使之名,请陛下……”

他顿了一下,吐出了那两个字。

“开海。”

洪武三年,朱元璋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为理由,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自此,连与明朝交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洪武三十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这就是大明海禁政策的开端。

对于海上对外贸易,朱元璋制定的律法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要严格,甚至可以用苛刻、无情来形容。

禁止渔民私建二桅以上的大船,进而让其无法在海上安稳活动,真是无所不用之极,直接从根本上断绝了民间私人的一切海外交通,这与后来清朝的闭关锁国本质上几乎差不了多少。

为了与海禁政策相匹配,朱元璋还实行了沿海区域的迁界、征船户为军、加强海防等措施。

也正是因为过于苛刻的海禁,导致大量沿海百姓逃到海上,在东南亚各国定居,形成了海量的汉人移民。

更是催生出了陈祖义这种反攻大明的大海盗。

到了朱棣继位,针对对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未违背海禁的“祖训”,却是加大了对外交往,在此背景下,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当然,朱棣虽说放宽了海禁,但也仅仅是放宽而已。

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组织仍然不准出海。

最根本原因源于他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指责建文帝“变祖乱制”,此时的海禁政策流于表面,实际执行过程中极为宽松。

而在南洋贸易公司建立之后,整个南洋汉人都在传一件事。

这是为了开海做准备。

开海,也就是彻底取消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是的,施二姐去南京入贡是为了请爷爷开海,并设立海关。”朱瞻壑平静地承认。

朱真稍微猜了下,就知道海关是专门抽海船关税的机构。

他只是不懂,朱瞻壑为什么要折腾这些。

“世子这是砸了自家的生意啊!”朱真很是焦急。

朱瞻壑抬起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转而看向岸边,示意已经靠岸,这个话题不适合继续下去。

稍微打了下腹稿,朱瞻壑给出了理由。

“朱老爷子,人活在世上,总要有点良心。”

“即使七分想着自己,也要有三分想着别人。”

“我就算七成的心思都想着怎么争权夺利,也要花出三成的心思帮你们这群下西洋的老兵,帮这群海上讨生活的汉人,谋一条生路吧。”

朱真回味着这句话,久久没有回过神。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