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奢侈品消费。现在的朋友圈,感觉谁不晒点奢侈品都不好意思发图了!不是我说,这奢侈品怎么就变成了朋友圈标配了呢?要是你还背着一个普通包,那简直像是进了自助餐厅只拿了个鸡腿,一点“档次”都没有。

说起奢侈品,我一直觉得,奢侈品就像是人生的“自助餐”。买的时候觉得“哎呀,这次我一定得把钱花得值啊”,结果买完以后就后悔了,跟吃自助餐吃撑了似的,心里直泛酸:钱花出去了,享受呢?没多少!你买个奢侈品包,最后发现,钱没了,开心也没了,留下一堆账单还在那里等你。就像吃了一顿螃蟹,最后剩下的都是硬壳和刺痛。

我有一次就这么干的,跑去买了个Gucci的包。买之前呢,感觉就像是要去体检,心里想着“这次会有啥大问题?”结果看到价格的那一瞬间,心脏都快停跳了。真的是“顾忌”啊!“顾忌”自己的钱包,顾忌下个月的房租,甚至开始顾忌自己下次什么时候再吃得起饭。

再比如香奈儿(el),这个品牌的名字听起来像什么?我觉得像“扇你”。每次看到它的价格标签,真的是一耳光子抽过来,让你清醒一下,“喂,你是不是疯了!这么贵的东西你还敢买?”那时候你终于明白,为什么奢侈品能让人瞬间醒悟——因为价格贵得简直就是现实的耳光,啪!打得你都不好意思继续买下去。

还有Louis Vuitton,中文叫“路易威登”。“登”!我就笑了,登?你说我得登几层工资才能碰到这玩意儿啊!有时候我真怀疑,LV是不是在考验我的攀登极限。工资就像一座山,而这些奢侈品就是在山顶上,等着你去“登”顶。

说实话,买奢侈品真的是一种心理战术。你看那些名牌店里,灯光打得那么柔和,音乐放得那么高雅,服务员脸上带着完美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你:“你是独一无二的,快来买这件独一无二的商品吧!”问题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商品,而是我的那点可怜的存款!进了店,看到那些价格,我仿佛在跟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战争:一边是理智告诉我“冷静,这玩意儿不值这个钱”;另一边是虚荣心在嘶吼“买吧!你也值得拥有!”

然后,你真的买了一个奢侈品包,带着它满大街走。可是,包里装的呢?并不是钱,而是空空如也的未来。更搞笑的是,这包那么贵,但你还舍不得用,总觉得用一次就得掉一块皮,简直成了家里的供奉,天天放在那里望着,舍不得背出去。

说到这儿,我有个朋友特别搞笑。她特别喜欢奢侈品,但囊中羞涩,于是呢,她就专门研究那些代购和二手市场,还说要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奢侈品。我就不懂了,奢侈品还讲什么性价比?那简直就是个悖论。她买了个二手的Hermès包,回来跟我炫耀:“你看,我这个包只花了三分之一的钱,划算吧?”我看着她那兴奋劲儿,心里想着:“三分之一的钱?也就相当于花了一台苹果手机的钱,买了个‘二手苹果皮’啊!”

其实,我一直觉得,奢侈品这个词应该改成“奢-失-品”。为什么呢?因为买了它之后,你失去的可不仅仅是钱,还是一种理智和生活的规划。你买的时候觉得自己是赢家,结果买完之后发现,赢家是那些品牌商,人家赚得盆满钵满,你呢,心里空空如也,钱包也是空空如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