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前六卷是吐纳呼吸的内功。

书中文字不仅生涩难解,且有部分简直有点不通,是张抚念修炼上最大的拦路虎。

为此他只得将经书内容先生吞活剥的强记下来,然后再参究体会。

也不知时光如何流转,饿了渴了便服一粒五行渡厄丹,把六卷经书诵读了五遍,便熟记于心。

按说如此庞大艰涩的内容,没有几十上百遍的诵读,绝难记住。

但张抚念自从脑海中多了那段神秘的经文之后,不仅感官加强,便是记忆力也增强了数倍。

有此加持,背诵经书自然轻松了不少。

某时某日,他将六卷经书从头至尾默诵了三遍,无有一字之差后,便开始尝试修练。

自来武学各派修练内功,都讲究呼吸吐纳,打坐练气。

唯此法不易领悟。

打坐练气,实从静中以求自然之机。

修练内功之人皆从静字上悟妙旨,讲究静而后定,定而后安,与修练外功时,从动字上做功夫截然相反。

因此修练内功的主要关键,便在于凝神,敛气,固精三式。

若心如明镜,一尘不染,则神自凝,气自敛,精自固。

若心中杂念纷投,憎爱起灭,自然是神耗,气散,精败。

张抚念年纪虽小,可毕竟身世坎坷。

这一路走来,事物纷繁,情感杂沓,声色攻于外,憎爱萦于中,自然之机,早已渐渐被蒙蔽,而至于消灭。

受其影响,此时想要摒七情,远六欲,返本还原,六根清净,着实不大容易。

时间一长,他心中就急了,可越急就越难成功。

而他又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倔强起来,誓要破除妄念已达入定。

某一时刻,他盘腿而坐,两手握固置于大腿之上,双目轻闭,舌抵上腭,排除心中杂念。

静思息虑,神不外驰,于定心之际,心中渐定渐静,渐静渐忘。

不知何时起,明明朗朗,清清静静,无俗情,无俗障,任性体之自然。

目收敛而无外视,耳收敛而无外听,心收敛而无外想,门户收敛而无外泄,一呼一吸皆以神运,从容自在。

不拘时刻,勤而行之。

又不知从何时起,呼吸渐归自然,便觉一气于此时从丹田上而起,不疾不徐,微然温然,不断不绝,不续不已。

张抚念用意念引导,尝试让这缕气息在体内循经运行。

然而,就在他运转法门的时候,丹田中预想的温热之感却是没有腾起。

反倒是从腹中传来一阵绞痛,瞬间蔓延全身,实在痛的厉害。

忍不住大声叫道:“啊哟,肚子……疼!这……这可疼死我了!”

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在地上左右翻滚。

也不知中了什么邪,只呼吸间,已没有了人样,裸露在外的皮肤,寸寸金红,没有一丝正常。

绞痛中的张抚念只觉自己的心跳频率竟比正常时候快了六七倍不止,几乎要从胸膛中跳将出来似的。

同时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气息在体内乱窜。

直蹿的他全身抽搐,手足痉挛。

如此情景,显然是内息走岔了道,渐渐的全身上下开始白雾弥漫,凝聚不散。

“砰!”

突然间,一朵鲜红的血花自其身上爆裂开来!

“砰!砰!砰!”

还未待张抚念惨叫声落。

又是三声闷响,接着便见其腹部,肩头和胳膊上各爆裂开一朵血花!

张抚念歇斯底里的凄惨痛呼!

双目猛然张开,一双眼珠几乎要瞪出眼眶。

心中只叫道:“我快死了,他妈的贼老天总是变着法儿的折磨老子!”

没挣扎得几下,便即昏迷。

常言道:世间之事,皆有因果。

说起张抚念这一次的困厄,倒是与老天爷没有多大的关干系,追其根由却还在他自己身上。

还记得当时在海面上,为了不让麒麟珠丢失,张抚念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便将其吞入了自己腹中。

虽然说当时情况紧急,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他为了保住麒麟珠,有此一举,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情理归情理,事实就得另当别论了。

麒麟珠被他吞入腹中后,初时,并未出现异常,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珠子居然被他的胃液给化成了一团青气。

起先,这团青气无处宣泄,便在体内东冲西突,直把张抚念冲击的当场昏迷。

等他昏迷失去意识后,身子沉入到海水中。

而这海水中又有着强劲的压力,在不断的挤压张抚念的身体。

一时间,内有青气冲击,外有海水挤压,吃苦的依旧是张抚念。

好在这两股力量是相对作用。

以张抚念的身体为媒介,一股向外冲,一股朝内挤,冲挤时自然相互碰撞,各自遇到阻力后便形成了对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