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听,但偏听则明。
只是随着这佛道讲出,其他僧人听着都皱起了眉头,心中有佛,真的就是佛了吗?
不自觉的他们都以自身所领悟的佛法,和明禅所讲佛道相比对,一番比对之下,竟是都陷入了领悟之中,心中佛和其他佛道并不冲突,你修心中佛,也不影响你信奉诸佛,诸法融合,去芜存菁,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佛道,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时间,谁也不再在意明禅的心中佛是否离经叛道了,只是想着,自己是否可以修这心中佛。
甚至于心中开始出现一个念头,那就是这心中佛,才是他们该修的佛道。
法明听着明禅的佛道,此时更是心中惊叹,不读大乘佛经,不悟大乘佛法,便得大乘佛道,这是何等慧根啊。
如今这南瞻部洲的佛家寺庙虽然不少,修佛者更是在佛门的努力下,越来越众,信仰也相应的越来越众,但是这些佛修修行的不过只是小乘佛法而已。
小乘佛法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强调个人的解脱和修行,通过遵循佛陀的教导,以求努力实现解脱。
而修行小乘佛法的目标是达到阿罗汉果位,追求个人的解脱和涅槃,难得佛果。
而大乘佛法的核心观念是菩萨道,强调普度众生,追求成佛利益众生,帮助所有众生达到解脱。
一个爱己,一个爱人。
一个小爱,一个大爱。
当然了,只要是这南瞻部洲的生灵,都修行小乘佛法,得个人超脱,行举世超脱之道,谓之大乘也无不可,但是这真的可能吗?
佛渡众生,小乘佛法,终究是太过狭隘了一些,所以佛门才是这么致力于宣传大乘佛法,更是诸多谋划,从五百年前开始,便是准备西游之事,想要渡大乘佛法于南瞻部洲。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修行法门是不同的。
小乘佛教的修行方法主要包括戒、定、慧三学,通过个人的修行和遵守戒律,才能达到个人的解脱和觉悟。
大乘佛教的修行则不然,大乘佛法之道,不在个人修行,而在六度,所谓六度,便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强调智慧和慈悲的结合,通过帮助他人达到解脱,只要是能够救众生疾苦,释人间大爱,所谓戒定慧,一念可抛。
而今南瞻部洲的所有佛经,皆为小乘佛教的佛法,主要就包括四阿含经,也就是所谓的,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支阿含,寥寥几部而已,虽然足够佛修修行,求仙得道,但是想要救众生疾苦,也只是妄想。
大乘佛经则不然,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册,各有奇妙,甚至还有各自的延伸,那就更多了。
如此佛经,方才是渡世经典。
只要是大乘佛经传于东土,佛门兴盛不说,佛度众生也不再是一句空谈。
只不过,教义终有冲突,佛法东传,一直都有阻力,渡己可以,渡世自有三教大法,佛门虽然一直致力于此事,但也不过是安排几个佛陀、菩萨、罗汉、金刚转世,传一二经典,得一些大乘皮毛,妄想四两拨千斤而已。
但是事实证明,那都是枉然。
这次的时机正好,大势之下,万力同行,无有阻力,佛法东传,不再是一句空话,只不过,轻易得到的经书,岂能被人们珍惜,更何况,这万册经书的因果,又该让谁来担呢?
西游大势,岂是那么简单。
明禅还是法明看到的第一个不修大乘佛法,便得大乘佛道的佛修,这等慧根,日后得菩萨果、佛果,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法明也是生了惜才之意,西方凋敝,不像东土人杰地灵,能出这么一个有慧根的弟子,可不容易,怎能不渡。
“佛在心中,亦在红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