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中午时才慢慢的放松心态。

他之前不知荀彧的用意,但是后来悟到可能是一种培养,所以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下来,回答的时候也不必那么谨慎,说错了顶多就是扣点印象分罢了。

下午,果然有商贾三两结伴而来,都是愿意出借粮食、耕地,陈重就负责在侧院用竹简记录下来,从商贾到各家士族,都陆续有人来。

定陶董氏也派人来先行送了十二车粮食,满满当当在衙署大门之外。

“就放在院子里,”荀彧对陈重笑着说道,“放到显眼的地方为好。”

“唯。”

下午,每一个到来衙署拜访的人,都会到这些堆积的粮食处去看上几眼,到处问是何家所借,竟先行拉来了十二车,这加在一起,百二十石粮食,也是能吃上许久了。

“这是哪家借来的,这么快?”

“早早送来,会不会以后功绩也高一些?”

“肯定会,人家曹公平青徐贼之后,对各地士族豪绅、商贾之家都未曾威逼,却还仁至义尽的收治了这些贼寇,你知道为何?”

“为何?”

“曹公说了,他们为贼之前,亦是农民,是我大汉的子民,怎忍心如其他诸侯一样,驱赶出去,任其生死呢?”

“说得好,亦是我大汉的子民也,我心中亦是大为感动,这就回家,将粮食送来。”

这些人聊到这里,都心照不宣的明白了曹操的主张,同时也明白有大族已经开始相助、取功,一旦此事功成,可以收容了这么多人力,日后的兖州……不得了。

所以,要么就都别掺和,既然掺和了那就得争了,这示好的先来后到,也是重要非常,越到后面越捞不到好处。

“这是,定陶董氏的粮食,说是念鄄城官吏辛苦,赠予的。”陈重在旁笑眯眯的说道。

“送的?!”

“在下登籍之后,先行回去。”

“告辞了,来日再叙旧吧!”

知晓是赠予,他们走得更加着急,一两日连续如此,已经有一千余石粮食,送到了军中去,都是米粮,可以在军中制成米条、米饼,发放给劳作的屯民。

不过现在,还可以用馒头来代替,各地的小麦存量,还足够食用数月之久。

但是终归是好事,一派热络的景象。

第三日晚上。

陈重统计下来所得的粮食已经到了五千石,一囤余粮草,还有富商来送了不少马匹,都是为了在荀彧这里得到一个不错的印象。

谁都期盼这荀彧记住他,巧在荀彧真就能,对各家各族送来的钱粮,都铭记于心。

第四日就不多了,都已开始了通过借据出借耕牛、农具、钱粮,甚至田土。

东郡、济阴、济北,三郡之地有田土万亩,全数出借耕种,除却这些,其余田地就需要继续开垦,如此来年的春耕之难,已完全不必担忧。

今年过冬之粮,亦是勉强能够保持温饱。

此政令推行数日,已经初见成效,人心齐聚。

形势一片大好。

当天夜里。

荀彧收到了一封书信,是从陈留送来,赠予曹操的,乃是陈留太守张邈所送,予刺史曹操。

“刺史。”

荀彧沉吟着这两个字,对陈重直接了当的道:“这封书信,足以见得张邈有异心。”

陈重眼眉一亮,好奇问道:“怎么说?”

我知道他有异心,但是因为我知道答案。

但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就看了一眼书信就敢确信?

那你吹牛逼的魄力,也不比郭嘉差。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