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后来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南唐,但这个成就依旧让他无法抑制内心的兴奋。
然而,当他意识到大明是他大宋之后的朝代时,内心却生出复杂的情绪。
金榜的画面再次变换,朱标出现在视野中。
自大明建国之初,朱棣的大哥朱标就被确立为皇太子。
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儒家教育,并有众多开国功臣为师,文武兼备,被视为帝国的合适继承人。
朱元璋为了加强边防,将诸子封为藩王,朱棣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被封为燕王,镇守辽东。
洪武九年,朱元璋开始对朱棣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理锤炼。
他们回到了凤阳,被称为“中都”的明朝初期重地。
这里不仅埋葬着朱棣的祖父母,也是朱元璋童年放牛的地方。
是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因无力承担饥饿而起义,从一个简单的牧童成长为大明的创立者。
此时,在大元,忽必烈已经接受了帝国的灭亡。
面对这样的结局,他感到难以置信,怎么也没想到最终会败在一个放牛娃的手上。
而这一切,仅仅因为那个放牛娃无法忍受饥饿。
大汉,刘彻目睹这一切,感到十分震惊。
朱元璋的故事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一个佃农的孩子,因为无法忍受饥饿,而最终登上了皇位。
刘彻不禁赞叹:“朱元璋,当真是前无古人!”
东汉的刘秀也被朱元璋的传奇所折服。
他惊叹道:“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卓越,未想到还有人能超越。”
“开局一个碗,最后登上皇位,朱元璋,确实了不起。”
金榜的叙述还在继续,朱棣在凤阳的四年生活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走进了百姓中,了解到了民间疾苦。
洪武十三年,他正式管理北平,展现出他的战争天赋。
他两次北征大有收获,招降了蒙古贵族乃儿不花,并捉拿了北元的大将索林帖木儿,声名远播。
朱棣及其在北疆驻守的兄弟们被尊称为“九大塞王”。
疆域之内,悍将环绕;朝堂之上,明君朱标驾驭。
当时的大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期,未来前景光明。
通常情况下,帝国正迎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发生了意外的转变。
巡视西安归来的皇太子朱标突发重病,随后不治身亡。
随着金榜解说声的伴随,悲凉的唢呐声起,黄金散落一地。
画面最终定格在朱标的丧礼上,场面极为哀悼。
整个大明的文武百官泣不成声,彻夜难以入眠。
官员们上一次如此悲痛,还是在马皇后去世之时。
洪武末年,当文武百官目睹这一幕,许多人开始悄悄抹泪。
想到心酸处,他们索性掩面大哭,情绪无法自抑。
“太子殿下,这些年您在天之灵知晓我们的生活吗?”
“整整五年啊,朝堂上每日都有官员命丧黄泉,我们如何是好!”
“每次上朝,我们都必须预先准备好遗嘱,不知哪一日将是生命的终结。”
此时,大明朝廷内的高级官员无不如丧家之犬,痛哭流涕。
朱标对自己的早逝感到错愕与不解。
“事情发展的如此突然。”
“病来如山倒,去如抽丝。”
“老天对我如此不公,为何不让我多活些年岁?”
他感到十分沮丧,心中充满了未竟的志向。
旁边的朱元璋见到这一幕,也是愕然不已。
“我刚想着,只有你和我以及咱的大孙雄英都不在了,老四才有可能成功造反。”
“没想到,你就真的去了。”
“这是何等的讽刺啊!”
“标儿,你怎能就这样抛弃我?”
朱元璋目睹朱标英年早逝的消息后,更是难以接受这一切。
他为了培养朱标,花费了无数心血。
朱标一旦去世,他已无多余的精力再栽培另一位继承人。
朱标听后更加悲伤。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