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快要把他忘记的时候,他靠卖卤汁兔走红,日赚千元,接着开了秦岭打头的公司,生意兴隆,名震八方,上了报纸、电视。

就像沉默良久的越冬小麦那样,迎来了开始返青和拔节的春天,全是好消息。

他与周淑娥的相识,正是因为卤汁兔。

周淑娥算是小家碧玉。

家境本来不错,父亲是西安台钳厂的技术员,但喜欢喝酒,一次酒后把自行车骑进了护城河,当时正值枯水期,水很浅,居然也淹死了。

母亲有肺气肿,一动就喘个不停。

这样一来周淑娥就退学做生意,撑起来一个家。

周淑娥卖的是烤鸭,一开始卖得也不错,后来有心人见卖烤鸭赚钱,稀里哗啦一齐卖烤鸭,价格就下来了。

马谡卖卤汁兔的时候,摊位紧挨着周淑娥的烤鸭摊,只不过他的卤汁兔独份子买卖,卖得快,周淑娥很羡慕,想拿自己的烤鸭换一只卤汁兔给妈妈尝尝。

马谡说:“不用换,送给你一只好了。”

马谡这样钻钱眼儿的人居然表现得如此大方,连他自己都感到惊奇。

周淑娥说:“那么就不换,我也送你一只烤鸭尝尝。”

马谡的卤汁兔卖得好,再靠逮野兔远远跟不上需求,于是就买家兔来卤,依然大受欢迎。渐渐地,他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于是跟周淑娥商量,可否请她代售。

周淑娥正愁自己的烤鸭越来越难卖,痛快地答应了。

从此,这两个年轻的生意人,一个专管制作,一个专管销售,俨然成了合伙人。

渐渐地,不做好朋友不行了,然后,不做夫妻不行了。

两人的婚礼是他们自己定的——准确说,是周淑娥提议、马谡附议的。

他们每个人带一包(二十四只)卤汁兔,登上了从西安开往上海的绿皮火车,准备用这笔收入逛逛大上海,也算是旅行结婚了。

结果还没出陕西,两个人带的货就销售一空。

那时候在火车上买东西,可以和铁路局商议,每天付给铁路局300元钱,便可以登上任何一列火车,在西安和郑州之间往返。

在火车上售卖的任务是周淑娥的,马谡负责在家里烧制。

于是在西安开往上海的铁路沿线,秦岭卤汁兔成为绿皮火车上的霸王小吃。

身穿铁路工作服的周淑娥推着移动货柜在各个车厢里穿梭,边走边举着一只卤汁兔的真空袋问:

“各位旅客,秦岭卤汁兔有需要的么?”

曾几何时,泡面和榨菜还是火车途中的主流食物,那时候如果你手里拿的是一只卤汁兔,便可以占据火车食物鄙视链的顶端。

酥软多汁的兔肉,就连骨头也卤得满嘴喷香。只需小刀轻滑,便可以将肉全部剥离,四溢的香气引得整个车厢都垂涎三尺。

在火车上啃一只秦岭卤汁兔,就好像把秦岭的风味装进了肚子里。

马谡让秦岭卤汁兔出了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