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是重要的商业城市。

大雍的纲盐制由食盐官专卖制演变为商专卖制,开中折色制和纲盐制的实施,使得大批西北秦、晋盐商和南方的徽州盐商,纷纷携家带口徙居扬州。

另外,扬州也是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出海口。通过大运河与其他地区相连,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与丝绸主要就是从扬州出海的,同时一些外来的器物,如波斯陶、暹罗铜镜等,也都从扬州靠岸,销往大雍。

大年三十儿,仪征港,歇家洋行。

过年期间,虽然热闹,但甚少有人会来洋行,哪怕其中忙碌的,也大都是些不过春节的洋鬼子。

正晌午,洋行中几名吃过饭的红夷人正百无聊赖地靠在柜台边,用家乡话交流着。

忽然,门被推开。

“公子,就是这里,您可不知道,这几日我整日在港口里守着。您去老爷家中享受,我可……”

“闭嘴!”

“好嘞。”

里面的职员有些奇怪地看着这对主仆,不理解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不过有生意做,他们也不可能干看着,一个汉人模样的瘦小男子迎了上来:“公子过年吉祥!不知公子需要点儿什么?咱们洋行这些西洋玩意儿那是应有尽有,买些回去给子侄妻妾那是再好不过。您且……”

“你也闭嘴!”林景云被吵得脑子疼,“我是来这里找万德森的,你只告诉他,上次约定好的买家来了。

那汉子不明所以,赔笑着退下:“您且稍等,我去给您泡壶茶来。”

将林景云与元柳两人引进客坐区,又对着那几个红夷人一阵叽里呱啦,其中一个冲着林景云这边看了看,这才扭头走向后门。

过了刻钟时间,那夷人又匆匆返回,用颇为蹩脚的中文鞠躬道:“林先生,不好意思,我们老板请您过去。”

林景云笑着点了点头:“还请带路。”

跟着这红夷人走过后门,来到内院,又穿过侧门,来到另一个院子里。

“先生,老板在里面,您请。”

“好的,感谢你的带路,祝你有个美好的一天。”

这红夷人会的汉语不多,并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相信。一位气度不凡、不忘向他点头致意的绅士,表达的意思应该不会是什么恶意。

推开门,院子里面一个坐着轮椅的高大白人由另一名红夷人推着,缓缓向门口走开。

“亲爱的万德森先生,中午好。”林景云并没有戴帽子,只是微微鞠躬。

正打算作揖的万德森微微一愣,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道:“不是吧,林,你真的为了我学习了我们国家的礼仪?”

“对待伙伴,我向来是有诚意的。”

林景云心说自上次见面以后就没再见到过荷兰人,学个屁的礼仪。

万德森有些感动地点了点头:“您是一位富有诚信的先生,我开始对咱们后续的合作事宜充满期待。”

“先不说这个了,万德森先生,您的腿这是怎么了?”

“快别提了,本以为年年向那盘踞东番的郑文雄进贡,我们便可以在大雍周边海域畅行无阻。可现在,这倭国越发猖獗,竟然袭击我们的商船,我也是不幸中了流失。若非主的保佑,我们可能就见不到了。

不过,林,你们的政府都不愿意管一管吗?你们的商船怎么外出?”

林景云走到院中的小亭中坐下,露出一幅痛心疾首的表情:“不是不管,只是国内尚未安定,来不及去管理近海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