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宝忠、徐小虎、蔡昌军等将领,在听完马超那一番讲述后,脸上不禁都浮现崇拜之色。

在他们的心底,一个强烈而又相同的念头油然而生:

“校长,实乃神人也!知识渊博非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如此错综复杂、混乱不堪的战事中,竟能凭借些许蛛丝马迹,就洞察到倭寇参战的原因所在,并且还能迅速的想出解决方案,实在是令人钦佩。”

他们望向马超的眼神中,满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臣子对皇帝的忠诚。

仿佛只要有马超在,这战场上的重重困难就都会迎刃而解,人民军必将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即刻传令两翼阵地的将领,各自集结一个骑兵团、一个火枪兵团、一个工程兵团。

明日卯时,准时向敌军前线发起突然打击,抢占有利地势,迅速修筑起防御工事。

要让敌军也变得忙碌起来,不能再整日悠闲的骑马看景,无所事事的消磨时光。”

伊宝忠见马超同意主动出击,采取牵制敌军的战略,便开口问道:

“皇上,依臣之见,是否将第一军团的骑兵调往左翼,与反击部队协同作战?

如此一来,便可将敌军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过去,使其无暇顾及其他方面。”

马超微微皱眉,稍作思虑后,回答道:

“伊司令,倘若前线指挥将领在突袭中,掌握不好打击的力度和节奏。

极有可能会导致敌军发生溃败,迫不得已收缩防线,从而与我军提前展开决战。

而我之所以要摆下这个一字长蛇阵,目的就是要让敌军分散后安静下来,为南北两线部队顺利完成战略合围任务,多争取一些时间。

一旦提前决战,局势将变得难以掌控,人民军即是获胜,也将会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

如果对面的敌军溃逃,那人民军是继续向西追击,还是对敌人有生力量的逃跑置之不理,使中亚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蔡昌军也认为在目前的对峙态势下,人民军不可采取大军团作战,以防发生意外变化。就说道:

“在目前这种对峙的态势下,如果贸然采用大军团作战策略,极易引发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

参谋部支持皇上的安排,只派出少量军队去争夺有利地势,以此来牵制敌军。”

“让骑兵部队在二线安心休整吧!待到敌军战败溃逃时,我还指望他们能发挥骑兵优势,多抓捕一些俘虏呢!

你们都即刻返回各自的指挥岗位,没有我的军令,绝不可轻举妄动,一切都要按照既定的战略部署行事。”

如今战局紧迫,形势逼人,马超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关乎着万千将士的生死,以及战争的胜负走向,所以他并不想轻易改变现有的对敌策略。

至于战事将会如何发展演变,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了。

五日后,良泰与巴特尔率领的两万蒙古军团,终于沿着乌拉尔山东峦,走出了茫茫无际的丛林,出现在了人民军斥候的视野之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