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进一步的差距在于,刘氏汉朝的胡人最后向着雇佣军的形式转变,比如东汉数次征调内附的南匈奴、诸羌,完全不将南匈奴当人看待,逼得南匈奴数次造反,又数次被镇压。
而唐朝除了安禄山、史思明之外,胡人将领们已经在心理上完成对“唐人”的自我认知以及对唐朝的认同,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方式完成了汉化。
于是大唐灭亡后,沙陀军事集团以唐朝继承者的身份自认,契丹人的辽国在诸方面都仍旧延续了唐朝制度,而且自视为中原正统。
简单来说,是汉朝不怎么把异族当人看,唐朝则是一视同仁,这个“一视同仁”也不是讲究什么民族平等,而是在统治者眼里,胡人与汉人都是一样的,统治阶级平等地歧视被统治阶级,也包括胡人异族在内。
王伦则吸取两个王朝的优点,采取了另外一种办法,对于南北汉人,他加强“同是炎黄子孙”的宣传,强化南北汉人的彼此民族认同,而对于异族,只要你没有共同族群的概念,仍旧以部落为区分,那么新汉就认同你的部落,而不刻意强调你的族群。
即王伦并没有按照新中国对民族的认定和划分,朝廷不主动干涉,哪怕一个小部落,只有数百人,自认为是某个族系,那么朝廷就承认。
这就导致了仅仅漠南草原,就出现了一百多个各有名号的部落或是部落联盟,若以后世的观点,这些被新汉纳入到管辖的土地范围内,就存在了一百多个“民族”。
在这个方式之下,李纳摩就被认定为沙陀人的一个分支汪古人,由于李克用曾被录入唐朝皇室宗谱,于是李纳摩也被认定为陇右李氏在草原上的一个分支,一如完颜希尹代表的极少部分女真人,被认定为琅琊王氏在东北的一个分支。
所以王伦也给李纳摩封了侯,而且不是“归义侯”这样带有明显民族区分、宗藩区分的侯,而是按照新汉制度,选用了河南行省颍昌府所辖的一个县,封为了临颍县侯。
新汉军队为了战场上区分、辨认,每一都皆有旗帜,诸营、旅也有旗帜,一般而言,统兵将领的将旗,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朝廷班赐。
李纳摩的将旗,就带着一个明显的道教阴阳鱼符号,可以说是汉军诸将中的独一份。
李纳摩在迅速接纳了道教信仰后,对道教越是了解,他就越是欢喜,因为道教提倡“道法自然”,引申出来的教义,就被李纳摩理解为,在寻求大道的前行道路上,各种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
那么现在我李纳摩带领着军队,捣毁黑水城这个草原佛教传播中心,顿时心灵无碍、道法清明,便是天尊大老爷也不会怪罪!
李纳摩的军中跟随着几名道士,都是罗真人的徒弟、公孙胜的师弟,他们觉得李将军的理解有哪里不对劲,但是似乎也没有刻意去纠正的必要。
因为道教在草原的传播,面临的最大对手还是佛教,李将军愿意为本教出力,皇帝也不曾禁止,那就这么干吧!
短短数年之间,黑水城便迎来了第二次劫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