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刘焉已死,其长子次子也已死,剩下的只有三子刘瑁与四子刘璋了。”
“这个时候,益州牧帐下司马·赵韪、治中从事·王商等人希望利用刘璋暗弱好欺好蒙骗的特点,于是上书推举刘璋担任益州牧,另外,不久后天子刘协又下诏命刘璋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所以刘璋就顺理成章地担任益州牧了。”
吕布:“这么说,刘璋不光是运气极佳,熬死了他两位兄长,又因为为人暗弱好欺好蒙骗,被人推举,这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益州牧。”
刘琦:“将军总结的是。”
停了半刻之后,切入正题道:“刘璋成为益州牧之事已与将军讲完,接下来讲紫虚上人的故事。”
“话说刘璋麾下四将刘璝、泠苞、张任、邓贤行兵的途中,刘璝忽然向其他三人说道:‘我听闻前面不远处的锦屏山上有一位异人,道号紫虚上人,能知人生死贵贱。我等今日行军,正好从那里经过,何不去山上,给自己算上一卦?’”
吕布吐槽道:“兵贵神速,岂能玩忽职守、去什么锦屏山看神仙求卦?”
刘琦:“哈哈,将军说的是。不过当时那四人好像都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听完刘璝的发言后,张任率先说道:‘大丈夫行兵拒敌,岂可问于山野之人乎?’”
吕布:“说得不错。”
刘琦:“刘璝却不认同张任所说,他反驳道:‘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吕布:“趋吉避凶趋吉避凶,难不成拒刘备之事为凶,就投降?”
刘琦:“将军高见极明。不过这个刘璝最终还是没有投降,而是在雒城的城墙之上大骂刘备之际,被同僚张翼给杀死。”
吕布:“哈哈,这个刘璝死得可真够冤的。”
刘琦并未理会,继续说道:“众人听闻刘璝所言,还是决定上山去问问吉凶,于是四将仅带五六十骑至山下,向樵夫问路。樵夫高指高山绝顶之上,便是紫虚上人所居之处。”
“于是四人便马不停蹄地上山,直至庵前,看见一道童出迎,问过姓名之后,道童引四将进入庵中。”
“到达庵中之后,四将望见紫虚上人坐于薄墩之上。”
“四人连忙下拜,向紫虚上人求问前程之事。”
“但紫虚上人却谦虚地说道:‘贫道乃山野废人,岂能知晓四位将军前程?’”
“却不料刘璝其心甚是虔诚,再三拜问不迭。紫虚上人无奈,只得命道童取纸笔过来,写下八句谶言,交与刘璝。其谶言略曰:‘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
吕布:“这谶言是何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