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被人定义为某某二代倒还好说,可要是被打上了抄袭的名头,这碗饭算是吃到头了。

虽然没法‘借用’别人的文章,但是这也难不住张云桦。

抄不了文章,咱还抄不了影视作品么,以七八十年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可不老少。

比如《走西口》、《平凡岁月》、《西北锤王》、《权贵的浪漫、贫民的血色》、《人世间》、《老大的幸福》等等,只是这些作品仅仅只写到八十年代初期,没有九十年代或是更久远的时间线用来和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做对比文章就没法升华到另一个高度,让人读了后只会有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

好在张云桦看得年代剧不少,思索再三便选定了两部催人泪下的影视作品——《孽债》和《樱桃红》。

《孽债》,根据作家叶辛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剧讲述了一群返城知青的子女从遥远的西双版纳到上海寻亲的故事。

返乡知青离开云省边疆时,抛下了他们的青春情怀和爱情结晶——孩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孩子们懂事了。

有的隐隐约约知道了自己的生身秘密,于是他们中一些胆大的便呼群结伴,瞒着养父母偷偷踏上了开往沪海的列车,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然而,沪海的亲生父母都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儿女。

千里寻父的孩子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到来就像一枚枚炸弹,给父母的家庭掀起多大的冲击波澜……

为了贴近现实,张云桦将时间线改到了1980年,同时也将文中孩子们的年龄更改为十二三岁。

为了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张云桦并没有照着原剧抄,而是用女孩被亲生父亲赶出门,流落街头不知前路在何方为开篇。

当时张云桦刚把黄金三章整理出来,陈小旭看得梨花带雨,以至于晚上回到家时,陈导演还以为被张云桦欺负了,嚷嚷着要去给女儿出出气。

当他看完手里的稿件后,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条已经被眼泪打湿的手帕,一旁的王老师还在一抽一抽的擦拭着眼泪。

要不是顾及文章还没发表,陈导演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其搬上话剧的舞台。

可即便如此,陈导演也没放过张云桦,每天下班都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到荣家去拿今天的文稿。

有时候看到高潮后面还没写出来,陈导演还会催稿。

面对未来岳父的线下催稿,张云桦只得悲催的加更。

就这还没完,等到刘锦兰被王老师种草后,也加入了催更大军。

左边是未来的丈母娘给端来的瓜桃李枣、右边是大娘的嘘寒问暖,面对两个‘娘’的催稿,张云桦哪里敢拖拉。

好在张云桦看过原文也看过原片,不需要构思,接近40万字的内容被他硬生生的在十来天内写完了。

当然,这么大的工作量可不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一部分是他口述,陈小旭执笔,否则单靠他自己,手腕累断也做不到。

为了能让《孽债》能有个好的归宿(赚更多的稿费),张云桦还专门翻看了国内几大文学杂志以往的文章洞察主编的喜好。

翻了一圈,‘沪海文学’脱颖而出。

之所以选择‘沪海文学’首先它最爱刊登知情生活的文章。

其次,《孽债》讲述的内容就是沪海知情的事情,能够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

不管国内其他地区的读者买不买账,最起码沪海的一千多万人口算是牢牢把控住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