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献计之人,乃是东海朐县的糜竺,字子仲。他出身于豪富之家,常常往返于洛阳之间做买卖。一日,他驾车行路之际,偶遇一位绝世美女,那女子美艳不可方物,请求搭乘他的便车。糜竺当下毫不犹豫地下车步行,将车让给了那美妇人。美妇人邀请糜竺共乘,他上车后端坐,目不斜视,显得非常稳重。

车行数里,美妇人忽然告别,临别之际对糜竺说道:“我乃是南方火德星君,奉上帝之命,前来烧毁你的家。然而我见你待人以礼,因此特地告诉你。你速速回家,搬出财物。我将在夜晚时分到来。”言罢,美妇人瞬间消失不见。

糜竺闻言,心中惊恐万分,他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飞奔回家。他手忙脚乱地将家中所有的财物匆忙搬出,不敢有丝毫遗漏。当夜,果不其然,他家中厨房突然火焰冲天,熊熊大火将他的房屋吞噬殆尽。

糜竺因为提前得到了美妇人的警示,得以保全了自己的财产,他深感庆幸。从此,他广散家财,接济贫苦,用他的财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善举很快传遍了各地,声名远扬。

后来,陶谦听说了糜竺的事迹,对他的人品和智慧都非常敬佩,于是聘请他为别驾从事,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在陶谦的麾下,糜竺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陶谦出谋划策。

当日,糜竺献计道:“我愿意亲自前往北海郡,请求孔融出兵救援;同时,还需要派一个人去青州田楷那里请求援助。如果能够得到两地军队的同时支援,曹操必定会退兵。”陶谦同意了他的建议,立刻写了两封书信,询问帐下是否有勇者愿意前往青州求救。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一个名叫陈登的广陵人挺身而出,他愿意前往青州请求田楷的援助。众人望去,只见陈登神情坚定,气宇轩昂,他是广陵人,姓陈,名登,字元龙。

陶谦先派陈登前往青州,然后再命令糜竺携带书信前往北海郡。他自己则带领军队坚守城池,严密防范曹操的攻击。

却说北海孔融,字文举,是鲁国曲阜人,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孔融自幼聪明过人,才智出众。

记得有一次,孔融年仅十岁,便前往拜访河南尹李膺。李膺的家丁见他年少,对其加以阻拦。然而孔融却不慌不忙地说:“我与李先生是世交。”家丁见他语气坚定,不敢再阻拦,便将他引见给了李膺。

李膺见他年纪轻轻,却如此自信,不禁好奇地问他:“你的祖先与我的祖先到底有什么交情?”孔融回答道:“昔日的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仪之道,而我孔融与你李膺,难道不是世代交好的家族吗?”李膺听后,大为惊讶,对他的才智和见识深感敬佩。

这时,太中大夫陈炜正好到访。李膺指着孔融对陈炜说:“这是一个奇才少年。”陈炜微微一笑,回答道:“人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就能保持聪明。”

孔融一听,立刻接口道:“按照您的说法,那是不是意味着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了就一定不会聪明呢?”陈炜和其他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们都说:“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从那以后,孔融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才智和机智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后来,孔融果然成为了一位中郎将,再后来又迁任北海太守。他非常喜欢宾客,常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这是我一直的心愿。”在北海任职的六年里,他深得民心,政绩斐然。

当时孔融正与一班宾客坐着聊天,忽然有人来报,说徐州的糜竺到了。孔融立刻请糜竺进来,询问他此行的目的。糜竺拿出陶谦的书信,说明:“曹操的军队围攻徐州,情势非常危急,希望您能派遣救兵。”

孔融听了,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我与陶恭祖交情深厚,而子仲又是亲自来到这里,我怎能坐视不管呢?不过,曹操与我并无深仇大恨,我应当先派人送书信过去,试图和解。如果他不同意,再考虑出兵。”

糜竺点头赞同,但同时也表示:“曹操依仗着兵强马壮,恐怕不会轻易接受和解。”孔融闻言,认为糜竺说得有理,于是他立刻下令一边准备军队,一边差人送出了和解的书信。

正当孔融与糜竺商议如何应对曹操的进攻时,忽然又有消息传来,黄巾贼党的首领管亥率领数万群寇杀奔前来。这个消息让孔融大吃一惊,他立刻召集自己的部下,准备出城与贼寇迎战。

管亥一马当先,高声喊道:“我知北海粮草丰富,可借一万石给我们,就立刻退兵;如果不同意,我们就打破城池,老少不留!”孔融闻言,怒火中烧,他斥责道:“我是大汉的臣子,守护大汉的土地,岂能将粮米供给贼人!”

管亥听后,勃然大怒,拍马舞刀,直冲向孔融。孔融的部将宗宝立刻挺枪出马,与管亥交战。然而,战斗进行了没几回合,宗宝就被管亥一刀砍于马下。孔融的军队见状,士气大乱,纷纷奔回城中。

管亥分兵从四面围住了北海城,孔融在城中感到无比郁闷,而糜竺的心情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第二日,孔融登上城楼远远望去,只见贼寇的势力浩大,这让他倍感忧愁和恼怒。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城外有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之中,左冲右突,如同无人之境,直冲到城下,大声呼喊着要开门。孔融不认识这个人,不敢轻率开门。就在这时,贼众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续刺倒了十几个敌人,贼众被他的勇猛所吓倒,纷纷后退。孔融见状,急忙命令开门,将那个人引入城内。

那人下马弃枪,径直走到城上,拜见了孔融。孔融看着他,好奇地询问:“你是何人?为何能如此勇猛地冲破贼阵?”那人回答道:“我是东莱黄县人,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老母亲经常得到府君您的恩顾。昨天我从辽东回家探亲,得知北海被贼寇围困。母亲对我说:‘多次受到孔府君的恩惠,你应该去救援。’因此,我独自一人骑马前来。”

孔融听了太史慈的话,心中大喜。原来,孔融虽然与太史慈未曾谋面,但他知道太史慈是个英雄人物。因为太史慈常年在外,他的老母亲住在离城二十里外的乡下,孔融常常派人给她送粮食和布匹;太史慈的母亲感激孔融的恩德,因此特别让太史慈前来救援。

太史慈的英勇和忠诚让孔融深感敬佩,他决定重重款待太史慈,并赠送了他衣甲和鞍马。太史慈表示希望能够带领一千精兵出城杀贼,孔融却担心贼势过于强大,不宜轻举妄动。

太史慈坚定地说:“我母亲感念府君的厚德,特地派遣我来救援。如果不能解围,我也没有脸面再见母亲了。我愿意决一死战!”孔融被太史慈的决心所感动,但他仍然担心:“我听说刘备先生是当世的英雄,如果能够请他来相救,北海之围自然可以解除。只是目前没有人可以前往请援。”

太史慈立刻自告奋勇:“府君,我可以立刻出发,前往请刘备先生救援。”孔融听了,欣喜若狂,立刻写信交给太史慈,并派遣他出城前往刘备处求援。

太史慈身着铠甲,跨上战马,腰间挂着弓矢,手持铁枪,吃饱喝足,全副武装后,城门一开,他一人一骑如飞般冲出。接近敌军壕沟时,贼将率领众贼寇前来迎战。太史慈英勇无比,连续刺死了数名贼寇,成功突破重围。

管亥得知有人出城,猜测必然是去请救兵的,于是亲自带领数百骑兵追赶。他们从八个方向将太史慈包围。太史慈倚靠在枪上,拉弓搭箭,向四面射去,每一箭都精准地射中敌人,使其落马。贼众见状,不敢再追。

太史慈在成功突破贼军的包围后,没有片刻耽误,立即骑上快马,星夜兼程,直奔平原县,去见刘备。他一见到刘备,便恭敬地行礼,然后详细地诉说了孔融被围的紧急情况,并呈上了孔融写给刘备的书信。

刘备阅读完孔融的书信后,对太史慈问道:“足下是何人?”太史慈回答说:“我名叫太史慈,是东海郡黄县人。我与孔融并非亲属,也不是同乡,但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和相互支持的意愿。如今管亥作乱,北海城被围,孔融孤立无援,处境危险,随时可能陷落。我听闻您以仁义著称,能够拯救危急之中的人,因此特地让我冒死突围,前来向您求救。”

刘备听后,神情庄重地回答:“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间有我刘备?”随后,他便召集关羽、张飞等人,点齐三千精兵,前往北海郡进行救援。

管亥看到救援军队到来,便亲自带领部队出城迎战。他看到刘备的军队数量并不多,心想对方不足以构成威胁,因此并不十分在意。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太史慈立马阵前,准备迎战。管亥怒气冲冲地直接冲出阵来。太史慈准备向前迎敌时,关羽早已冲出,直接向管亥扑去。两匹马在战场上相交,周围的士兵们大声喊叫,助威声此起彼伏。

管亥如何能够抵挡住关羽的勇猛?在数十回合的激战中,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挥舞如风,最终在一记猛烈的斩击中,将管亥劈落马下。太史慈和张飞见状,立刻驱马而出,两人并骑冲入敌阵,各自挥舞,双枪在敌阵中穿行,如同虎入羊群,无人可挡。

刘备见状,立刻指挥部队跟进,乘胜追杀。城上的孔融看到太史慈与关羽、张飞联手赶杀贼众的场景,如同猛虎下山,威不可挡,便下令打开城门,率军出城夹击。两军合力,大败群贼,投降的敌人无数,余下的贼寇纷纷溃散。

孔融热情地迎接刘备入城,两人施礼完毕,立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筵宴,庆祝胜利和刘备的救援。席间,孔融还介绍了糜竺给刘备,并向刘备详细叙述了张闿刺杀曹操父亲曹嵩的事情。他告诉刘备:“现在曹操放纵士兵大肆抢劫,包围了徐州,陶谦特地派糜竺前来请求救援。”

刘备听后,表示同情地说:“陶谦陶恭祖是一位仁人君子,没想到却遭受了这样的无辜之冤。”孔融接着说:“您是汉室的宗亲,现在曹操残害百姓,倚强凌弱,何不与我一同前往救援徐州?”

刘备回答孔融说:“备并非敢于推辞,只是我军兵微将寡,恐怕难以有所作为。”孔融劝说道:“我之所以想要救援陶谦,固然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旧日交情,但更是出于大义。您难道就没有挺身而出、仗义相助的心思吗?”

刘备沉吟片刻,他深知孔融说的是实情,救援徐州确实是义不容辞之事。他坦诚地说:“既然如此,请孔文举先行一步,我则前往公孙瓒处,借得三五千人马,随后便赶来与您会合。”

孔融听后,有些担忧地说:“公切勿失信于我。”刘备坚定地回答:“孔公,您认为我刘备是何等人?圣人曾言: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无论我能否借到军队,我都会亲自前往,绝不会食言。”

孔融同意了刘备的提议,他让糜竺先行一步,返回徐州向陶谦报告救援之事,并告知刘备即将率军前去支援。随后,孔融开始着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太史慈在此时向刘备和孔融拜别,说到:“我受母命前来援助北海,如今北海之围已解,幸免于难。然而,扬州刺史刘繇与我同乡,他有书信来唤,不敢延误。容我日后有机会再与各位相见。”

孔融为了感谢太史慈的援助,提出用金帛相酬,但太史慈坚决不肯接受,他只是简单地谢过孔融,便告辞离去。太史慈的母亲得知此事后,非常欢喜地道:“很高兴你能够以这种方式为我回报了北海的恩情!”随后,太史慈便前往扬州,回应刘繇的召唤去了。

刘备离开北海后,前往公孙瓒的领地,向他详细说明了想要救援徐州的打算。公孙瓒听后,有些不理解地问道:“曹操与您并无深仇大恨,您为何要如此劳神费力地去帮助他人?”

刘备回答道:“我已经向人做出了承诺,不敢轻易背信弃义。”公孙瓒见刘备如此坚持,便点头答应道:“我可以借给您骑兵一千、步兵一千。”

刘备听后,又提出了另一个请求:“我还希望您能借赵子龙一同前往。”公孙瓒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于是,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和他的本部三千人马作为前锋,赵子龙则带领两千兵马作为后援,一同前往徐州进行救援。

刘备的军队抵达目的地后,立即前往孔融的营地与他相见。孔融在见到刘备后,鉴于曹操军队的强大和曹操本人的用兵之道,建议不宜轻率出战,而是应该先观察敌人的动态,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刘备听后,点头赞同孔融的策略,但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担心徐州城中粮草不足,难以支持长期的围困。”于是,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派遣云长和子龙领军四千,加入您的部下,为您提供支援;我与张飞则直接杀向曹操的营地,前往徐州与陶使君商议对策。”

孔融对刘备的安排非常满意。于是,孔融与田楷会合,形成了夹击曹操的态势;关羽和赵云则率领四千兵马,分别在左右两边接应。

当天,刘备与张飞率领一千精兵强将,杀入了曹操军队的营地。他们正行进间,突然听到主营寨内鼓声大震,随即步兵和骑兵如同潮水般涌出,气势汹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