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朱允炆一路奔波来到贵阳后,竟然丝毫不见疲惫之色,更未显露出任何不适应之处。相反地,他展现出一副极为体贴慈爱、平易近人的仁君模样。甫一抵达贵阳城,朱允炆便马不停蹄地深入民间,对城中的百姓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而与此同时,黄子澄和齐泰这两位朝廷重臣亦紧紧相随左右。然而,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尽管他们一直陪伴在侧,却始终未曾听闻朱允炆有宣召徐辉祖之意。反倒是派出一名使者——那位常伴其身边的大太监,快马加鞭赶往仁怀,静候正欲渡河而来的徐辉祖,并转达朱允炆对他的亲切慰问。

而这朱允炆啊,无论是从史书所载的事迹来看,还是就当下的情形而言,虽说称不上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着实是那种下属会喜爱的老板。

若是换成明太祖朱元璋在此,恐怕此刻所做的头一件事,定然是速速将徐达传唤前来,毫不犹豫地解除他手中的兵权。接下来呢?要么另行寻觅合适人选接替其职,要么干脆亲自披挂上阵,亲力亲为。

然而,朱允炆压根就没有众人所猜测的那般心思。实际上,他派遣那位位高权重的大太监亲自前往,其目的非常单纯且明确——就是真心实意地去安抚和宽慰徐辉祖。

朱允炆明白那朱楩乃是个狡猾多端之人,连自己捏在手中的人质他都能想办法拐走,现在这般狡猾也在情理之中,而自己此番亲临现场,无非是想凭借自身的威势对这叛逆之徒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罢了。至于战场上的具体作战事宜,他全权交由徐辉祖自行决断。

“徐爱卿只管按照自己原本的策略放手去打便是,无需有丝毫顾虑!”朱允炆如此这般交代给大太监,务必将这番话转达给徐辉祖。

这样的部署与安排,如果放在后世任何一家公司里,恐怕都会令下属们心悦诚服,并尊称其一声“好老板”!毕竟,这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行事作风,以及能够准确地让合适的人去从事适合他们的工作,着实难能可贵。而这一点,也正是朱允炆身上值得为之称赞的闪光点所在。

然而,朱允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深意。首先,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朱楩居然依旧逍遥法外未能被抓获归案。

这一情况着实令他深思,不得不让他质疑起在他所统治的大明天下之中,那些州府的官员们究竟有多少人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他们或许想要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但具体人数难以确切估量。甚至连负责追捕和围剿的军队之中,又有多少人怀揣着这样的念头从而消极怠工,这实在是一个无法轻易给出答案的问题。

正因如此,朱允炆此番前来便是要给这些官员和武将们一个明确的信号,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天子,任何妄图在他眼皮子底下耍弄手段、保持观望态度以谋取私利之人,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其次,朱楩简直嚣张至极!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修书一封挑衅于他。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他可是皇帝!朱楩这么做就是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