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鲜美,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觉得仿若让人进入了鲜的世界,落入了美的海洋。
与重黎以往吃过的鱼味道完全不同,滋味也好得多。
最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的还是它的奇鲜!
真是天下一绝啊!!!
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赞口不绝。
当然这鱼的鲜美,也和这鱼的烹饪方式脱不了干系。清蒸本就能最大程度保持食物的鲜美,配上完美的火候,和淋在鱼身上的独特酱汁,才铸就了这一绝世美味。
让重黎忍不住一边夹起鱼肉,一边向一旁,已经把鱼整条吃下的伊水河灵,问道:“嘿儿,伊水河神,这是什么鱼啊?我怎么从来没见过,而且还这么好吃?”
伊水河灵打了个嗝,道:“哦,这是蒲夷鱼(注1),生长在碣石山下的绳水里,味道鲜美,天下一绝,是这世间最美味的几种鱼类之一。只是这种鱼比较稀有的,你没见过也是正常。小伙子,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的见识太少了。有机会多出去逛逛看看,这世间河山大好,美味佳肴也是极多的。”
重黎闻言点了点头,忍不住轻叹了一声。今日所闻所见,真是让他大开眼界。以往的他只顾埋头修炼,所以真没什么见识。
于是他在内心暗暗发誓:等以后一定要多出去看看逛逛,增长见识。
而这时舞台中央琴音妙舞也仍在继续。
重黎觉得那青衣女子弹的琴曲也很好听,以往没听过,随后又厚起脸皮问伊水河灵,那琴曲的名字。
伊水河灵道:“那曲子名唤九歌(注2)。是神界云中君(注3)所创。是帝君很喜欢的一首琴曲之一。”
重黎点了点头,道:“怪不得以前没听过呢。”
这一场宴会缓缓进行着。
随后舞池中央的琴曲不停,又变幻了几首曲子,舞蹈也随曲而换。重黎不由问向伊水河灵那些曲子的名字。
这个酷似蛤蟆一般的伊水河神倒是个热心肠,对重黎是知无不言,道那些曲子分别是:《咸池》、《承云》、《九辩》。(注4)
而随着宴席的进行,上的菜肴也越来越多。多是稀有之物,重黎很多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因此见识大涨。
但这些菜肴无不是色香味俱全,其中甚至还有以剧毒河豚做的豚鱼羹。重黎吃下去才知是河豚所做,想要吐出却已是来不及了。
哪知伊水河灵见此,却道重黎没有见识,并道:“河豚去毒后味道鲜美,只要处理好,便不会中毒。”
重黎将信将疑。但见伊水河灵,甚至周围的众山神地祇把那河豚羹全吃了也处之泰然,他也只得相信伊水河灵的说法。但他还是有些心虚,也不敢再吃这河豚羹了。虽说这河豚羹的确十分鲜美。
而那壶桃花酿也被重黎喝得七七八八,不剩多少了。
此刻的他居然有一点点头晕,似乎酒劲有些上来了,但他意识倒还清醒。且他感觉自己的神力似乎也增长了一些。
而在这时,主桌上的帝台,却亲自抚琴,弹奏了一曲十分优美的曲子。
那首曲子,宛如天籁之音,说不出的婉转悠扬,动人心弦。使得重黎如痴如醉,一曲下来,竟是久久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随后他又向着伊水河灵问道:“这又是首什么曲子啊?真是人间仙乐呢!”
伊水河灵道:“这是六莹(注5),是有熊部落的颛顼(注6)所创,帝君与此人相识后,此人赠于帝君的,是帝君最爱的曲子。”
“颛顼,颛顼。”重黎默默念着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了。
注1:蒲夷鱼。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经记载: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译文如下:再向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碣石山。绳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许多蒲夷鱼。山上有玉,山下有很多青绿色的玉石。)另注:这种鱼长相山海经没有对其描述,现实中也不知道是哪种鱼。
注2:九歌。此九歌并非屈原之九歌。而是摘自山海经。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译文如下:在西南海之外、赤水的南边、流沙的西边,有一个人,他以两条青蛇作耳饰,骑着两条龙出行,这人名叫夏后启。夏后启三次上天庭做客,他把天上的乐曲《九辩》和《九歌》带到人间。在这高达二千仞的天穆野之上,启才得以开始歌唱乐曲《九招》。夏后开即指夏后启,是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的。)
注3:云中君。出自屈原的《楚辞》。云神。另一说为乃云梦泽之水神。
注4:《咸池》、《承云》、均为上古古乐。
咸池,相传黄帝之乐,伶伦作。一说为尧乐。尧增修沿用。
《周礼.春官.大司乐》:“舞咸池以祭地示。”相传为尧乐,《礼.乐记》“咸池,备矣。”《疏》说是黄帝之乐,尧增修沿用。后以“咸池之乐”比喻帝王圣主之乐。
承云,传说为黄帝时期的乐曲,一说为颛顼乐曲。《楚辞·远游》:“张乐《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王逸注:“《承云》即《云门》,黄帝乐也。”《淮南子·齐俗训》:“《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
《九辩》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注5:六莹。古乐名。相传为帝喾或颛顼所作。《淮南子·原道训》:“耳听《九韶》《文莹》,口味煎熬芬芳。”高诱注:“《六莹》,顓頊乐也。”《列子·周穆王》:“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张湛注:“《六莹》,帝嚳乐。”
注6:颛顼。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传说中为北方天帝。山海经也有许多关于颛顼的记载,但不太出名。最著名的应为《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的:“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如下: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