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瑞士女红党员曼托娜·莫泽尔将其父亲——着名的莫泽尔钟表公司经理留下的遗产,捐献给苏国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以资创建国际儿童院。
第一座儿童院1929年8月1日,国际儿童院在莫市南郊的瓦斯基诺落成。
1929年8月20日,苏国数万名伊万诺沃工人在纪念1905年革命的集会上,号召为建立新的国际儿童院募集资金,随即开始了坚持几年的星期六、星期日义务劳动。
伊万诺沃市工人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各地做出了榜样。
很快,莫市、列宁格勒、哈尔科夫及其他城市的群众,也以同样的形式为建设儿童院捐款。
1931年,新的儿童院开始施工。
1933年5月1日,一所规模大、设备全的儿童院竣工。
这座儿童院被命名为伊万诺沃斯塔索娃国际儿童院,又称国际第一儿童院,当年夏,瓦斯基诺国际儿童院的孩子全部迁移至此。
1937年,建立列宁格勒国际第二儿童院。
华国发生七月事变后,红党国际为了支持华国抗战,决定将列宁格勒国际儿童院定为专门接收华国孩子用。
1941年,由于华国国内局势的变化和世界战争的影响,列宁格勒国际儿童院关闭。
1943年,红党国际解散,由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领导的儿童院划归苏国红十字会管理。
而李悠幸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因为这些华国儿童,之前她在街上探查消息时,在街上看见了那些黑发黑瞳的华国儿童。
他们在算是金发碧眼的苏国人中,实在是太打眼了。
让李悠幸的目光不得不跟随他们。
特别其中有一个孩子,长得很像自己的二弟,看他那骨瘦如柴的样子,让李悠幸忍不住想起来二弟躺在床上,饿得没力气说话的样子。
回到家李悠幸就联系了姜好,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苏国会有这么多华国儿童。
姜好那边很快就给出了回答。
原来在1927年华国大革命失败后,大批革命者遭到屠杀,许多人被迫隐姓埋名,转入“地下工作”。
在白色恐怖下,一批烈士的遗孤和革命者后代流离失所,陷入极其悲惨的生活境地。
为了保护和抚养这一批孩子,红党决定将流落在各地的孩子,陆续送到苏国国际儿童院。
其中极少数孩子从法国转道苏联或从连市、东北到达苏国外,绝大多数经由疆省赴苏。
疆省军阀阻断这条国际通路后,被送往苏国去的孩子也大大减少。
1941年,最后一批华国孩子到达苏国。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近百名华国孩子(其中有20多人出生于苏国)在国际儿童院受到教育,不断成长。
1950年华国与苏国政治局达成协议:凡在18岁以下的孩子都送回中国;18岁以上的青年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回国。
孩子们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怀抱,在这块父母生长又为之战斗洒过热血的土地上默默辛勤耕耘。
(以上内容真实,部分略有改动。
来自百度百科)
知道这一信息的李悠幸这才默默找合适的地方和方式。
自己人,再怎么也不能让他们饿着!!
现在进入儿童院,看见里面这么大的面积,李悠幸更加确定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么多人,得挖多少草根树皮才够吃?
又有多少人得饿死?
既然为了华国牺牲,就不能让他们的孩子在这里饿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