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险要之地也!”

朱由校立于马上,借着余晖远眺巍峨绵延的长城,一股沧桑之感扑面而来。

喜峰口关,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地形突兀,除了关口的一条狭长道路外,两侧全是一重重的高山。

由此出关折东趋大凌河流域,北上通西辽河上游及蒙古高原东部,向西南经遵化和冀北重镇蓟州可至京城。

“黄爱卿,若是由你领兵,能否拿下此关?”

朱由校手持马鞭,遥指视线尽头的关口。

“那要陛下能给多少兵力了!”黄衡若盯着关口,双目尽显睥睨之色。

“一千人?”朱由校轻笑道。

黄衡若面色一苦,干笑道:“那陛下还是直接杀了臣吧!”

“那你要多少人马?”

“若是突袭,三千精骑可也。若是正面强攻,恐怕需要上万大军,日夜不休打上三天时间。”黄衡若道。

朱由校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率领侍卫继续向着关口而行。

兴许是收到了皇帝北巡的消息,喜峰口关的守卫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忽然冒出来的一队骑兵。

“有人!”

“赶紧关城门!”

“快快快!闲杂人等,通通闪开。”

......

关口,一阵鸡飞狗跳。

几个商贩被迅速赶到路边上,士兵却只顾自己关好城门。

“来将何人,通报姓名!”

关门之上,一个身材高大,满面胡须的中年壮汉朗声大喊。

于此同时,城头上的炮台也逐渐转向,瞄准了朱由校等人。

黄衡若单骑上前,洋洋得意道:“吾乃骁骑尉,武节将军,锦衣亲军指挥同知黄衡若,奉陛下之命前来公干。”

轻车都尉是正三品的勋位,昭勇将军也是正三品的武散官,只有指挥同知是实职。

城上的守将显然已经听过了黄衡若的大名,遥遥拱手道:“吾乃是喜峰口关参将曹文诏,近日陛下北巡,都督府严令各关口严查过往行人商贩,还请黄将军交出印信,查验无误之后,本将才能让你入关。”

话毕,就有一個小兵乘着吊篮从关口下来。

不多时,就跑到了黄衡若面前。

“拿好!”

黄衡若迅速将印信交出。

小兵双手接过印信,又飞速跑了回去。

曹文诏确认无误后,才命人将关门打开。

朱由校紧跟着黄衡若,也向着关门走去。

曹文诏从甬道上走下来后,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英俊青年,联想到黄衡若的身份,于是试探问道:“陛下?”

朱由校低声道:“不必大惊小怪,到你参将府再详聊。”

曹文诏刚准备下跪,听见此言,只好站直身体。

守军见到主将奇怪的动作,也没有多想,迅速回到了各自值守的位置。

喜峰口关不大,负责驻守的士兵只有一千多人。

才走了几百步,一行人就抵达了参将府。

参将府看起来十分陈旧,像是年久失修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