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显忠的解释下,赵佐逐渐明白了缘由。
此事关乎到大宋当下的军力部署问题,还得从绍兴十二年说起。
这一年,南宋三大将中,荆湖北路兼京西南路宣抚使岳飞被害,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赋闲,淮西宣抚使张俊虽说身居高位,但也失去了兵权。
当然了,三大将有四个这是常识,还有位四川宣抚使吴玠,却是在绍兴九年就已经病逝了。
四位宣抚使去职容易,他们麾下的士卒却不能没人管。
吴玠那头最简单,直接就是吴大当完吴二当,根本没劳费官家多操心,吴璘就开始上台当家了。
朝廷能做的就是按照以文制武的惯例,派出文臣担任四川宣抚使,节制诸军。同时提拔吴玠的部将杨政,以及与吴玠不和的郭浩,都与吴璘平起平坐,尽量降低吴氏的权势。
相反,岳韩张那头,可就复杂多了。
简单来说,岳飞的行营后护军,变成了鄂州驻扎御前诸军,由张俊的嫡系,半婿田师中担任都统制。
为什么是半婿,是因为田师中的妻子本是张俊的儿媳妇,后来张俊儿子早死,便将她嫁给田师中。
至于韩世忠的行营前护军,正是成为了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由韩世忠的部下,外号“王黑龙”的王胜做都统制。
所以说,针对镇江府,就等于是在针对韩世忠。
而张俊自个的行营中护军,则变成了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乃是外号“王夜叉”的王德,同样是张俊部将。
另外还有一支稍弱些的军队,是李显忠自个原本所率的池州太平州大军,这支兵马变成了池州太平州驻扎御前诸军,如今是王进担任都统制。
王进也是张俊的部将,最早是帐下一个提辖,负责在行军时掌管军印,军中都称他为“背印王”。
这番令人眼花缭乱的调动,背后的真实目的并不复杂。
朝廷就是要借着宋金和议的机会,将宣抚司体制变成屯驻大军制,不再像原来那样军民兼管,存在着五代藩镇割据的风险。
说到此处,李显忠提问道:“你看出来什么不对了吗?”
“有。”赵佐点头道:“张俊的权势有点太大了。”
绍兴和议达成之后,张俊得势一时,手下部将分别掌建康府,鄂州,池州三大军,甚至殿前司指挥使杨存中,与步军司指挥使赵密,也曾是张俊的部下。
对赵官家来说,大宋不允许这么牛逼的人物存在。
必须得制衡。
“不错。”李显忠道:“几个月前的时候,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夜叉被罢免,新上任的都统是王权,乃韩良臣的旧部。”
这一手很妙。
张俊最核心最根本的建康府大军落到了韩世忠的人手里,简直是给他砍到了大动脉上。
听到此处,赵佐总算彻底明白了过来:“如此说来,在镇江府安置俞一这伙祸害,目的就是要针对韩太尉!背后主使不是秦熺,也不是秦桧,而是赵官家!?”
李显忠不语,但他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同样的道理,如今韩世忠的部将掌管了建康府、镇江府两支大军,马军司指挥使成闵也是他的旧将。
赵官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
制衡互牵,大局可安。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