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先的府上退下后,已经是十二月三日的晚上。
赵佐第一时间就找上了陆游。
陆游刚好也在等赵佐,有些苦恼的问道:“贤弟,董将军所说的什么朝廷公文,你知不知道该怎么写?”
“小事一桩,我帮你。”
赵佐当初在吴璘府上帮闲的时候,干过一些类似的文书工作,这种事堪称手到擒来,不算什么问题。
眼下他真正在意的事,正是那伙摩尼教徒的问题。
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盐课押运,谁曾想冒出来个俞一,突然就将局势搅动的错综复杂。
对赵佐来说,时下最重要的事就是确定俞一的情况,此人身上有着诸多谜团,让他搞不清楚,又分外在意。
俞一向朝廷索要的到底是哪一本《二宗经》,要此经又有何用?
而秦熺专门为此事下令,到底是恰逢其会顺手丢在陆游头上,借机敲打洪皓与陆氏,还是说另有用意?
更甚者,将俞一等人安置在镇江府又是谁的主意,是秦熺想要对韩世忠动手,还是俞一主动要求,背后另有别的图谋?
对于这些问题,赵佐一时间找不出头绪。
但陆游却给了赵佐一点惊喜:“关于俞一要的那本书...我可能猜出来了几分说法。”
“哦?”赵佐很是意外。
“我也是刚刚才想到的。你还记得俞一当时对我抄写的那本经书的态度吗?”
“记得,他只看了一眼,就咬定不是他要的那本。”
陆游分析道:“连内容都不用看,就可以直接辨别真伪,这说明俞一很清楚他找的是哪本书,所以他十有八九见过那本特定的《二宗经》。”
赵佐疑惑道:“这又能说明什么?”
俞一要找的经书,是他自个曾经见过的某一本,听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陆游继续道:“你还记得俞一让我们找书时,他提出来的要求吗?”
“只要古本,而且是二十年以上,一百年以内。”
陆游提示道:“如果俞一见过那本书,以他的年龄来反算,那就成了二十年以上,五十年以内。而那三十年里,有哪件事与他们摩尼教有关?”
一道闪电划破赵佐的心头,他不由得愣住了。
摩尼教作为在大宋民间扎根许久的地下宗教,多年来不知道弄出来多少大大小小的事端。
可若是把时间卡在二十年前,五十年内,那最出名的事只有那一件。
不是别的,正是宣和二年的方腊起义。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距今二十七年。
刚好符合要求。
赵佐豁然开朗,瞬间联想起来了很多事。
俞一最开始自称“方一”,后来又伪称“俞方一”,这个名字里的方字,岂不正是方腊的方?
而且当地的百姓称俞一为“圣公”,这一称呼正是当年方腊的自号!
如此说来,俞一乃是当年方腊起义的参与者?
想到此处,许多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比如俞一的脸上横七竖八的都是刀疤,赵佐本来以为是因为他在宣州造反事败,不得已毁容避难,如今想来,他避的不是宣州的事,而是方腊的事?
赵佐恍然大悟:“如果俞一是二十多年前的方腊军余部,那他要找的经书,岂不就是...”
陆游点头肯定:“必定是曾经在方腊手上的那本《二宗经》!”
赵佐生出些许轻松之感。
总算解开了其中一个谜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