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下午,诸葛瑾和杨志便带着陶谦签发的印信,向琅琊而去。

常青则继续待在田豫的队伍之中,一边养伤,一边随着大部队缓缓向琅琊进发。

前往琅琊的路,不知不觉间竟与当初头一回去阳都走的是同一条,看着路旁似曾相识的风景,常青不由感慨了起来。

“自黄巾之乱,先考不幸殒命,至今竟已有八年了。”常青喟然长叹,“田兄,别看我才十几岁,如今真有种两世为人的感觉。”

“两世?是佛教徒们说的那些什么轮回之类的东西吧。”田豫回应道:“别处我不太清楚,但若说幽州这里,黄巾之乱的影响倒是不大,反正,我们边郡出身的人,自小就得和鲜卑、乌恒打交道,杀人,被杀都见惯了的,反倒是到了中原之地,才知道黄巾之乱前后差别之大。”

“田兄也是不容易啊……”听田豫说起幽州的往事,常青突然想到一个人,问道:“田兄,有一人不知你知不知道,渔阳张举,知道吗?”

田豫眉毛一挑:“那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自称天子的张举?我自然知道,拜其所赐,渔阳人可是没少吃苦头!”

常青点点头:“当日我随父亲逃难至泰山梁甫时,其人正是泰山太守。”

“哦?此人为太守?那泰山郡的百姓要遭难了。”

常青笑着摇摇头:“非也,当日我到梁甫时,正赶上黄巾渠帅李大目纠集两万之众,欲破城往东郡支援。”

“两万?当时梁甫城中有多少守军?”田豫惊奇问道。

常青伸出一根手指,说道:“只有一千县郡之卒而已。”

田豫不由叹道:“想必守城十分艰难,军民皆不易啊。”

常青摇了摇伸出的那根手指,继续道:“非也,非也。”

说着,常青就把当日从诸葛珪如何定计,到他们三人出城迎黄巾渠帅入城,再到夜半时分,常青独自入贼营,说服黄巾副帅带大小头领入城,酒宴上诸葛珪突然发难,独剑战黄巾,最后一剑刺瞎李大目,等等等等。

“青兄弟,你是说,张举这厮,只带了五百骑卒,就敢冲两万黄巾贼的大营?!”田豫对其中张举的所作所为,明显感到无所适从。

常青却岔开话题说道:“也是从那时,我才知道,边郡子弟都是怎样的骁勇善战,可惜内地郡国的这些腐儒们,竟敢瞧不起边郡同袍的英武。”

“国家选士,向来自世家中举荐,边郡子弟,即便立下赫赫战功,也难与之相争。”田豫见常青扯到别的事上,也不再纠结张举的事,而是回应起了大汉悠久的边郡与内地之间的矛盾。

“到底是因为这些世家子弟没上过阵,没见过血,才会如此愚昧无知,田兄,琅琊亦属内地郡国之一,愚昧之徒也有不少,到时还要请田兄向这些蠢材,展示一下边地风范。”

看着常青略带邪性的一笑,田豫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到底想表达什么,只是胡乱点了点头,应承了下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