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卢县范围之后,陶谦与刘备等人又在济北国境内逗留了一日,又收拢到一万多残兵,如今两部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两万四五千之众。

而曹操那边不知为何,没有乘胜追击,也让陶谦收拢残兵时从容了不少,甚至于还拿到了一些之前被丢弃的辎重,这让陶谦又开始小瞧起了曹操,整日对着刘备吹嘘如果是自己来领军的话,当如何如何。

刘备虽然时不时应和一下,但心思完全没在和陶谦的闲聊之上,反而一直在对另一件事发愁——要不要去当豫州刺史。

刘备在第一次和自己人谈这件事的时候,常青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这两天也没有单独找过刘备,就好像无论刘备做什么决定,常青都认可一样。

至于别人,关羽和张飞是明确反对的,一是因为之前答应过常青和诸葛瑾,二是因为当豫州刺史要被袁术、陶谦当打手驱使,看看孙坚的下场,跟在袁术手下是个什么结果,已经不言自明了。

至于支持的人,自然也有,一是田豫,田豫觉得,有了豫州刺史的名头,不论是招募士卒,还是征辟贤才,都有了一个光明正大且名正言顺的理由,而且天下世族,也都看重这个名份,拿了自然好处多多。

另一个支持的人,则是陈到,和陶谦汇合之后,陶谦当时见刘备和陈到共乘一马,便对发生了什么猜了个七七八八,于是大手一挥,就把陈到和他手下的一千丹阳兵转到了刘备麾下。

陈到支持的理由也很直白,一来陈到自己就是豫州人,刘备当豫州刺史,陈到就能在这个集团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二来则是就算刘备不想接任豫州刺史,陶谦就一定会给他琅琊国吗?把刘备这种不是很听话的打手放在自己身边,陶谦又不是没吃过臧霸的亏。

如今身边人战了个二比二平,刘备是真想听一听常青的想法。

等走到泰山郡边界时,刘备再也忍耐不住,主动找到了常青。

常青的恢复力如今简直和怪物没两样,才短短几天,就已经能自如行动了,虽然还不能骑马、走远路,但如今从表面上看,已经和受伤前差不多了。

“阿青,如今云长、益德反对我听从陶恭祖之言去做豫州刺史,而国让与叔至则觉得我应该去,我已为难许多天,你快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

刘备找到常青之后,直接开门见山,问起了常青的想法。

常青原本还想和刘备打几个哈哈,蒙混过关过去,但看到刘备如此心急,如此郑重,也不得不严肃对待起来。

“使君,在小子看来,去与不去,都是一样的。”常青缓缓说道:“先说陈叔至所言,使君不去豫州,陶公就不把琅琊交给使君了吗?我看未必,虽然咱们之前挡住了袁谭,但只要今年秋收一过,使君以为田刺史还能再挡住袁氏夺取青州吗?”

刘备摇摇头,青州那里确实已经无解了,双方兵力、后勤差距太大,不是靠计策就可以弥补的。

“青州一旦有失,袁绍便可借道青州进入琅琊,直取徐州,琅琊那里总不能去依靠萧建那个废物吧。到时,陶公还得仰仗使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