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被认为是董源真迹的仅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溪岸图》等为数不多的作品。
而近些年来,更是有学者提出,唯有《溪岸图》是董源的传世真迹。而其他作品由于缺乏流传证据,并且在风格上存在差异,均难以判别真伪。
楚健都还没说话,沈世杰就一边观赏,一边说道:“陈将军,坦白说,现在董源的画迹很难辨真伪,他身上的谜团很多。
讨论起他时,大家更倾向于把他作为一个概念,而非单独的个体,董源是一个只有在中国绘画史教科书上才能讲清楚的人。”
确实。
不管是北宋的米芾,还是明代的董其昌,包括现在的书画家,对于董源都有着不同解读。
在艺术史上能被当作一个概念,为后世广泛学习和探讨的人,必定有其非凡之处。董源也是如此,尽管人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但他在水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之高,却是世人公认的。
宋人曾称赞其水墨有王维遗风,设色则继承了李思训的笔法。在董源之前,以荆浩为代表的画家多描绘北方山水的雄浑大气,而董源则首先将南方山水的清新秀美表现出来,也因此形成了后世所说的南北派的分野。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他“用笔草草”,所描绘的景物往往近看没什么样子,远观却能感受到其中悠远的意境。
着名书法家米芾对他大加赞赏,认为他的山水“平淡天真,意趣高古”,是“近世神品”。
“不过,我看这幅画有袁枢的收藏印,应该是真品吧!”沈世杰补充。
玩收藏的人对袁枢应该不陌生。
袁枢是明代着名书画家、收藏家,他的父亲是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的"四朝元老"、抗金名臣袁可立。
其家中的书画收藏十分丰富,他拥有大量荆、关、董、巨以及同时代董其昌、王铎的真迹,同时他也备受董其昌、王铎等人的推崇。
明代自董其昌后,袁枢成为收藏董源、巨然作品的集大成者,董、巨藏品之富胜过董其昌,惜由于明亡袁枢抑郁绝食而死,藏品流散。
“小兄弟能看出那是袁枢的收藏印,也不简单呀!”陈将军有点意外。
袁枢是明代非常有名的鉴定家,经他手的古字画,一般不会出错。
“陈将军谬赞了,袁枢在古玩界可不是小人物,他的收藏印很多藏家都认识。”沈世杰说道。
袁枢在明代,跟很多书画大家都有联系,关系还匪浅。
比如鼎鼎大名的董其昌,董其昌一生最爱的“四源堂”名画在他离世后,多数都给了袁枢。
袁氏家族收藏以袁枢为中心并达到顶峰,以收藏南唐五代绘画和宋拓法帖精品为最。
不过,袁氏家族藏品在明亡前夕三年内连续遭受两次重大浩劫,一次是发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年的睢州“壬午之变”,黄河水灌睢州城一片泽国,王铎在为袁枢所藏《潇湘图》题跋中所称“葵丘城堕家失”指的就是这次灾难。
另外一次则是在袁可立尚书府第“藏书楼”内河南总兵许定国宴杀南明大将高杰的“睢州之变”。
兵变发生后,史可法仓惶下令实力未损的明军往南京方向全线溃退,黄河天险顿失,睢州城及方圆数十里遭劫,屠戮最惨,睢州“袁园”内书画图籍损毁不可计数,“宅舍悉付灰烬”,史称“袁园之祸”。
“楚哥,你怎么看?”沈世杰看向楚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