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为何告诫薛道衡出使南陈要低调?
因为薛道衡走之前,曾豪气冲天地说过:“江东蕞尔一隅,僭越已久,自永嘉之乱以来,华夏大地分崩离析两百多年了。刘渊、石勒、苻坚、姚苌、慕容垂、赫连勃勃之辈,妄窃名号,自寻灭亡。鲜卑魏国没有能力一统江山。周、齐并立,相互征战,也无暇南顾,故而江东积年累月,存活到现在。陛下奉天承运,注定要混同宇内,岂能让区区陈国成为漏网之鱼?这次微臣出使,一定要让陈国归附我大隋!”
好家伙,薛道衡不亏是文人学子,一开口就是要统一天下、万国来朝。谁不想统一天下?杨坚更想。这样他的篡位才具备足够的合法性。可时机并不成熟。所以,杨坚才叮嘱薛道衡,让他不要乱说话,低调再低调。
585年正月初一,南陈首都建康。
薛道衡向陈叔宝表示了新年祝贺,并递上杨坚写的国书。因为距离陈宣帝陈顼离世,还不到三年,因此杨坚在国书中也表示了对陈顼的尊重,希望隋陈两国继续友好合作,在结尾处,书中写道“杨坚顿首”四字。
“杨坚顿首?呵呵呵。”陈叔宝读着,发出了怪异的笑声。想到上次看到杨坚的画像,又想到杨坚现在如此恭敬的态度,陈叔宝不禁狂妄起来:原来这种长相奇怪的人是如此卑躬屈膝之辈,杨坚呀杨坚,你不过如此嘛。
陪同接待的阮卓、谢贞二人,认为陈叔宝举止失态,有失国格,便在一旁提醒,并且向薛道衡表示了善意。可陈叔宝故意不给薛道衡这个面子,依然我行我素。
一旁的孔范看穿了陈叔宝的心思,笑着说:“隋主杨坚不过如此,先后两次遣使来访问,又将我大陈的叛将张子讥、夏侯苗二人遣返,他一定是惧怕我大陈天威才如此。”
“嗯,对。”陈叔宝满脸堆笑。
施文庆、江总几人有脑子,他们知道杨坚不过是顾虑突厥才如此恭敬,但何必说这种扫兴话呢?都一个劲拍陈叔宝的马屁。
陈叔宝叫人拿来笔纸,当即给杨坚回信一封,大概内容就是谢谢关心,我们国家现在很好,蒸蒸日上之类的。在文末,陈叔宝来了一句幽默的结尾:“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意思就,老杨,你那边统治区域应该是很安定适宜,而我这边也不赖哦,一片清泰祥和。我好得很,你不用担心我,也不用挂念我。
薛道衡见状,本来要发作,但是想起杨坚告诫自己的话,便强压怒火,说了一些台面上的话,然后就结束了国事访问。同样是才子,阮卓、谢贞对薛道衡仰慕已久,私底下以陈叔宝的名义宴请了薛道衡,帮陈叔宝维持着最后一点体面。
三月初二,薛道衡回长安后,找杨坚汇报工作。读完陈叔宝的信,杨坚破口大骂:“朕如此低姿态,不过是给你面子罢了,没想到陈叔宝给脸不要脸,岂有此理。”
一旁的高熲接过信来,也读了读。高熲却笑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老高,何喜之有呀?”杨坚质问道。
“陈叔宝如此狂妄自大,其国运必定不会长久,被我大隋灭亡是迟早的事情。只是现在还没有到时机。”
“是呀,时机未到,只能先让陈叔宝最后再嚣张几年了。”
“陛下,这封信先不要公开,等时机到了后,再将此信在朝会上公之于众,”高熲笑了笑,接着说,“一定群情激奋,大家一致伐陈,大事可定!”
“对,我也要将自己在陈国出使遭受到的屈辱,添油加醋说出来,点燃大家的怒火。”薛道衡说。
“好!”杨坚乐了。
杨坚和高、薛三人心照不宣,他们口中的“时机未到”,无非是北边的突厥、西边的吐谷浑以及南边的西梁政权等势力的干扰,还有就是国家内部的权力斗争。
现在,杨坚要对付的人是老同学王谊。
1.冤杀王谊
五月初三的朝会上,王谊上表:“陛下,兰陵公主每日哀痛不已,臣于心不忍,特此请求让她去除丧服,回归正常生活吧。”
这一年来,王谊的情绪比较低落,因为去年五月他的儿子王奉孝死了,而王奉孝的未亡人就是杨坚的五女兰陵公主。中年丧子,人生最悲痛的事莫过于此。王奉孝死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几岁,兰陵公主年龄更小,每天也是以泪洗面。王谊觉得兰陵公主正是大好年华,不应该耽搁,于是有此上表。
杨坚也心疼自己的女儿,正犹豫是否同意的时候,御史大夫杨素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我听说丧服有五,亲疏不同;丧制有四,降杀也很不同。这是君王所常推行的办法,所以说是不能变易的公道。因此,贤人不能超过,不肖的也不能不及。而仪同王奉孝,既与兰陵公主婚配,奉孝在去年五月去世,刚刚一年,但王谊便请求除丧。我私下以为,公主虽是王姬,但终因成了下嫁之礼,‘公’道则‘主’之,就好比是天经地义。何况三年的服丧期,从上到下,到时就除丧服,在礼仪虽未详细记载,但夫妻是人伦之始,丧失配偶是人道中最大的事,如不重视,就会取笑于君子。所以钻燧改火,责备他居丧太短;早上遭丧,晚上就唱歌,嘲笑他忘哀太早。虽然王谊不是要自己无礼,而且他爵位又很高,他想做无礼之事,怎么行呢?他鄙薄风俗有伤教化,为父则不慈;轻视礼教和丧礼,把媳妇搞到无义的地步。如若放纵他而不加纠正,恐怕有伤风俗,请将他交有关部门治罪。”
好家伙,杨素上来就是一堆长篇大论,从儒家忠孝的道德角度来说,他说的无可挑剔。这一通违背人之常情的道德绑架搞下来,王谊愣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自己明明一片好心,这下被杨素说得还要治罪!
其实,杨素和王谊并没有过节,他只不过是在逢迎杨坚罢了。这件事绝对不是兰陵公主该不该继续服丧那么简单,而是杨坚和王谊之间的关系已疏远了,这是政治斗争。这一两年来,杨坚和老同学王谊、元谐的关系大不如前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杨坚和苏威、高熲、虞庆则、杨雄“四贵”打得火热,即便是老同学也得靠边站。和梁士彦、宇文忻一样,王谊、元谐私底下就偶尔抱怨。
听了杨素的夸大言辞,杨坚脸色恢复了平静,他不动声色。轮到李谔了,他可是推行过高官死后、妻妾不得改嫁这种风气的人,这时候当然要出来扞卫自己的理论了:“杨御史所言极是,陛下,礼教是国本,纲常不能乱呀!”
“是呀,陛下,咱们的‘五礼’才实施几个月呢!”礼部尚书牛弘补充说。正月初一,杨坚令牛弘本纂修吉、凶、军、宾、嘉五礼百卷,十一日,纂修工作完成,杨坚颁令天下。
王谊、元谐二人互相看了看,隐隐不安。
也罢,既然现在是解决掉王谊的机会,那就只能暂时牺牲掉女儿的幸福了。杨坚缓缓说:“既然你们都这样说,那就按照既定礼节来吧,老王呀,你就任由兰陵公主服丧吧。”
“臣遵旨。”
独孤伽罗虽然也疼爱自己的女儿,但丈夫和群臣都这么说,她也就不表态了。
散会后,王谊回到家,吃饭的时候说了一些夸大的话。这些话被别有用心的人捕捉到了,然后传到了杨坚的耳朵里。杨坚下令赵绰去调查此事。
赵绰来自河东赵氏,现任大理正。专门负责法律条文的解读、疑难案件的审判,是杨坚手下又一人才。如果说裴政是法学理论专家,那么赵绰就是法学实践专家。杨坚一向轻罪重罚,而赵绰屡次都出来劝阻,时时刻刻秉公断案,很多次纠正杨坚的违规量刑。
有一次,刑部侍郎辛亶穿了一件俗名叫“利于官“的绯裈(红裤子),杨坚见到后非常不高兴。老子厉行节俭,带头推广简朴的生活方式,你现在穿一条花里胡哨的红裤子是几个意思?“利于官,利于官,你还搞这种迷信,想以此升官发财是吧,我偏不让你得逞!”杨坚越想越魔怔。
“来呀,给我把辛亶拉下去斩首示众!”
辛亶吓得不住磕头求饶。这时,赵绰一个箭步向前,拱手说:“辛亶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杨坚恼羞成怒,吼道:“又是你这个赵绰,你顾惜辛亶,难道就不顾惜你自己吗?高仆射何在?“
高熲一向是比较听杨坚话的,杨坚的意思就是越过法官赵绰,直接让宰相去执法。高熲就叫人来脱掉赵绰的官服,并戴上刑具。杨坚这下得意洋洋,质问道:“怎么样,还敢固执己见吗?“杨坚只不过是想吓唬下赵绰,谁知赵绰太掘强,硬气地回了一句:“执法一心,不软惜死。“
杨坚气得说不出话来,还得是独孤伽罗劝他消消气,这事儿才不了了之,那个穿红裤子的辛亶也被放过了。
赵绰秉公办事、依法办事名声在外,杨坚让他去查王谊,也算是释放一个信号。赵绰一番询问下来,确实没找到什么证据。杨坚只好放了王谊,并赏了他酒喝:“朕知道你丧子之痛,心中苦闷,这里有些美酒,你拿去喝吧。”
“谢陛下。”
王谊拿着皇帝给的酒,情绪肆意宣泄起来,他叫来元谐一起在一处寺庙佛堂喝酒,二人喝高后,就开始互诉衷肠了。王谊一会儿痛骂高熲、苏威等人,一会儿说自己功劳如何大,一会儿说天子怎么忘恩负义。两人的谈话被一个胡僧听到了,转头就告诉了杨坚。僧人呀,他们都知道现在的皇帝是大力扶持佛教的,也就心甘情愿成了杨坚的耳目。杨坚立刻派赵绰把王谊抓起来,留下一旁的元谐瑟瑟发抖,一个一个来,阻力会小很多。
初九,杨坚召集群臣,商议对王谊的处理办法。这王谊确实是冤枉,罪名莫须有,可没办法,皇帝要你死,你就活不了。
公卿大臣们都是老油条,还商议什么呢,皇帝是来通知你的,不是来找你讨论的,直接落井下石就对了。尤其是苏威。苏威当初改革的时候,想把贵族的永业田分给百姓,却受到了王谊的阻止。这下,苏威可算逮到机会了,就怂恿杨坚惩罚王谊。就算不能重新提出分田(贵族反对,阻力太大),至少可以找王谊出口气。大家都统一口径,说王谊大逆不道。
元谐不停为王谊说好话,说他的战功,说他们之间的同学情谊。杨坚故意忽视了元谐的存在,就是要让他感受到恐惧而无可奈何。
看着神情沮丧的王谊,杨坚假惺惺地说:“我与你过去是同学,很同情你,但拿国法怎么办呢?”
“呵呵,”王谊也不装了,撕破了脸,“陛下,我活着你不安心,要杀就杀吧,还有什么好说的?”
老同学很不给面子,杨坚面露不悦,转身下诏:“王谊,在周朝就参予政治,我和他一起读书,两人关系很好。但他性格刻薄,巫道盈门,尽说怪话,装神弄鬼。我刚当皇帝时,曾告诫过他,他口里虽说改悔,心里实际上不肯改。于是他说根据四天王神道,他王谊应受命当天子,还说书上有王谊当天子的灵谶,天上有他王谊的星象,他要在桃、鹿二川,在岐州之下,在辰巳年,兴帝王之业。他还密令卜问,窥伺朝廷火灾。还说他就是明君。他信任旁门左道,说他一定会当帝王。这样的人,如果赦免他,或许以后会造反。禁止暴乱,除掉险恶,他应服刑!”
大家听听,听听杨坚说的是些什么无耻的话!所有的罪名都是捕风捉影、凭空捏造,王谊简直比岳飞还冤。王谊被勒令拘役在家,听候发落。这时候轮到元谐了,杨坚冷冷地看着他。
出于求生的本能,元谐突然转移话题:“陛下威德布于四方,臣请求带兵出征,捉拿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侯正是侦察兵,令史是低级办事员。元谐的意思就是让突厥可汗、陈叔宝来给杨坚当小弟。
“元谐你好大的口气!我隋军前年八路反击突厥,虽然是大胜而还,也没能捉住突厥可汗。你把我大隋将士置于何地,把陛下置于何地?”虞庆则这帽子扣得大。
“是呀,元谐你未免太狂妄了吧。”杨雄、高熲等人也说。
这时候,大家都看向杨坚。杨坚冷冷地说:“朕讨伐陈国,是伐罪吊人,并不是向天下人夸耀权威。你的请求,并不是朕所愿意的。况且突厥人不知山川地理,怎么能侦察?陈叔宝昏聩糊涂,怎么能被驱使!”
杨坚的意思是突厥可汗、陈叔宝连给老子当小弟都不配,杨坚更狂!元谐听了这话,再也不敢开口了。杨坚免去了元谐的一切官职,以示惩戒。几天后,赵绰传达了杨坚的旨意,将王谊赐死在家中,时年四十六岁。至于兰陵公主,杨坚夫妇准备给她重新物色一个新丈夫。
2.打击豪强
开启杀戮功臣后,杨坚并没有过上舒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年,关中平原又遭遇了饥荒。杨坚不得已,只能带着官员百姓跑到洛阳去逃荒,也就是去洛阳蹭饭。杨坚多次的逃荒经历也被载入史册,他也被称为“逐食天子”。
五月二十九日,君臣一行在洛阳吃饱饭,开始聚集在一起讨论对抗饥荒的办法了。
“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你们没有听说么,朕被民间称为逐食天子呀!我们得想个办法,可以长期应对天灾才行。”杨坚望着大家。
高颎说:“现在广通渠已竣工,以后长安到洛阳便畅通无阻,是时候在河流沿线修建粮仓了,一来可以供养军队,二来又可以在荒年赈灾!”
“高仆射所言一举二得,势在必行,臣附议。”苏威大力支持。其他官员也赞同。
“嗯,很好,”杨坚点头同意,“可是,粮食怎么来征收呢?”
度支尚书长孙平上奏说:“请下令民间每年秋天一家拿出粟麦一石以下,根据家庭贫富状况订出等级标准,每社民户所交纳的粮食就储存在当社,委派社中官吏负责查核,以防备荒年,名叫‘义仓’。”
长孙平来自洛阳长孙氏,是长孙俭之子,之前参与过诛杀宇文护,杨坚篡位后,他跟随家族一起投靠了杨坚。
长孙平的建议切实可行,大家一致表决通过,杨坚下令,州、县都设置义仓。
粮仓的修建十分科学,没错,设计者还是我们的老面孔宇文恺。粮仓的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里水位较低。修建的时候每一道步骤都很细腻,当时人们封存粮食时,采用的是席子夹糠法,(将窖壁挖好后用火烤干,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面铺上木板,木板之上再铺上席子,席子上垫谷糠上面在铺席子),使粮窖隔温保湿。
粮仓建成之后整个洞穴都被火烤干了,这就导致了粮仓内十分干燥,不会产生寄生虫和水分,为粮食存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储存环境。据说在专家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粮仓下面还有粮食谷物,神奇的是,没过几天种子意外的发芽了。
除了州县的地方性义仓,随着广通渠的竣工,天下的物资都可以运到关中,杨坚下诏在长安到洛阳运河、河流沿线修建大粮仓,以储存粮食。杨坚及后来的杨广,父子二人先后修建了广通仓、洛口仓、回洛仓等国家级粮仓,这又是历史上的一次大工程,其历史地位可以和大兴城、大运河相媲美。这些粮仓累积的粮食,可以供全国吃五六十年!这是后话。
修建粮仓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当时百姓多向官府谎报年老或幼小,谎报家庭收入情况,谎报田产数量,以少交粮、逃避赋税徭役,崤山以东地区承袭原北齐王朝的弊政,在户口登记和租调征收方面,犯奸作伪的极多。
杨坚登基以来,延续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也就是给大家分配无主的土地,然后征收赋税,这也是西魏、北周府兵制的基础。刚开始,大家都有田,有收入。时间一长,那些小民小户,抵挡不了天灾人祸,够买不起农耕器具,只能把田卖给大地主,并成为他们的附庸。日积月累下去,土地兼并势不可挡。大地主为了少交税,那就开始了各种逃税行为。
再次强调,这里的“百姓”包括大地主、大商人以及底层贫民。只要不是官,都叫做百姓。底层贫民一无所有,不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逃避赋税的绝大部分人就是那些地方豪强,地主和商人。这个很好理解,我们这个时代里从没听说农民、民工、服务员等底层人偷税漏税;网上曝光的偷税漏税的都是那些大明星大网红大公司。但这些人都叫百姓。
“这怎么办呢?这些豪强和中央对着干,和朕对着干!”
高颎和苏威对视一眼,知道机会来了,便对杨坚说:“陛下,臣这里有"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两法,可迫使豪强屈服。”
“哦?快说与朕听。”
上次苏威提出自我革命分配贵族田地失败后,他一直想着改进改革的方法,时不时就和高颎交流讨论,时间一长,二人就有了成熟的土地税收改革思路。现在,王谊死了,贵族出头鸟被解决,即便上层贵族的土地动不了,那地方地主的利益还是可以动一动的。
大索貌阅是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二十一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豪强。
农民的赋税包括租、调和力役几种,在隋朝,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三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四岁到十岁的叫做小,十一到十七叫中,十八到六十叫丁,六十以上叫老。
如果发现确实有不能交税的情况,那就免除赋税。具体操作则是根据百姓的三疾状况:部分丧失劳动力者为残疾;全部丧失劳动力者为废疾;不仅全部丧失劳动力而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为笃疾。这一点非常人性化。
接下来是惩罚措施。如果户口不实,有称老诈小的,里正、党长远配边州。堂兄弟以下仍然同居的大家族,都命令他们分家居住,自立门户,以防止出现隐瞒户口人丁的情况。
这次普查,户籍簿上新增男丁四十四万余人,新增人口加了一百六十四万余,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输籍定样,则是在大索貌阅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出查,百姓三百家到五百家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写成定簿,即称“输籍之法“。
如此一来,政府提前定好赋税徭役数目(低于地主所收的税役)及早颁布天下,使豪强地主的附属户看到作国家的编民更好,自动脱离豪强地主,成为国家的纳税户。这些措施不仅仅为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还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可谓一举三得。
简而言之,上面都提前制订了标准,而且也掌握了地主们手中土地和人口的大数据,地主就没有机会偷税漏税了,还怎么作弊?
这样,既增加了收入,也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同时,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也有一个弊端:战乱后有土地分,那些平民是愿意单独入户籍交税的;但时间久了土地被兼并了,平民却还在官府的户册中,还要承担交税义务,那就是隐患了。这也是隋末民变的原因之一。
但,建国初年,高颎的这套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杨坚下令全国推广,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
全国各地每年上调给中央的各种物资,黄河以南的经由潼关,黄河以北的经由蒲坂,向长安运输的车辆接连不断,昼夜不停,前后长达数月之久。
3.圣人可汗
七月初六,朝会上,宇文恺、高熲分别向杨坚汇报粮仓和征税工作的阶段性成就,薛道衡前来报告,说是南陈新的一批使者又到达了大兴城。这次南陈的出使团成员是王话、阮卓二位。杨坚和他们简单问候后,便叫薛道衡、颜之推、卢思道去作陪。文人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饮酒赋诗,这次南北使者会面,算是双方最后一次温存了。
为何谢贞没来?因为谢贞的母亲去世了,大孝子谢贞哭得肝肠寸断,一心一意给母亲守孝,谁来劝说也不听。陈叔宝下诏,让谢贞回去上班,谢贞沉浸在哀伤中,拒绝返岗。徐祚、沈客卿、姚察、殷不害等人受陈叔宝的委托,先后去看望谢贞。
见谢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怆然叹息。徐祚规劝他说:“贤弟年岁已高,礼有常制,暂时应该节哀自保。“经历过悲痛的人都知道,你不劝还好,你一劝,当事人就更悲痛了。听了徐祚的话,谢贞更是感伤悲痛,气断良久,徐、沈二人也被感染了,他们痛哭不能自禁,忧郁不言而出。
徐祚对沈客卿说:“的确,孝门出孝子。“沈客卿说:“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望,此次恐怕不能起用,怎么办?“谢贞没有理会他们,他们只好摇头而去。
姚察、殷不害和谢贞是好友,他们也来探望。谢贞向姚察交代了后事,并把自己未成年的儿子托付给他。姚察还要劝什么,殷不害拦住了他,并自顾自地说:“谢元正比我幸运,南归后,他至少侍奉了老母亲十余年,而我的母亲早在三十年前江陵沦陷的时候就去世了,更何况殷僧首至今还滞留长安!”说罢,殷不害“哇”地一声哭出来。
当年,于谨攻陷江陵后,殷不害、谢贞等人都被俘虏到长安,二人都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大孝子,北周将殷不害放回的时候,将他的长子殷僧首作为人质扣押了下来。殷不害这番话,让谢贞的情绪再也无法忍受,痛苦和绝望一泻而出,最后竟然一病不起,追随母亲而去,时年五十二岁。年过八十的殷不害也退隐了,无心功名利禄,活着唯一希望便是期待有生之年见到殷僧首。
大家一见如故,开始互相吹捧起来。
王话先开口:“幸会三位大才,北朝的才学都在三位身上了!”
“虚名而已,哪里哪里。”薛道衡带头说。
“是呀,卢兄的《劳生论》,薛兄的《岁穷应教诗》,颜兄的《家训》都已名扬四海,我一直仰慕已久,没想到今日相见!”阮卓笑道。
“阮兄乃江东才俊,你又何必自谦?今日来长安,必定有佳作,何不快快道来?”颜之推说。
阮卓端起酒杯,想到了进入长安的所见所闻,随即吟诵一首《长安道》:长安驰道上,钟鸣宫寺开;残云销凤阙,宿雾敛章台。骑转金吾度,车鸣丞相来;蔼蔼东都晚,群公驺御回。
阮卓这首诗把长安的皇城气魄,描写得大开大合,饶有兴致,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送走了南陈的使者,沙钵略可汗摄图的使者又来了,这次是摄图的弟弟处罗侯亲自来,说明突厥内部发生了大事。
自从前年突厥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结下怨恨以来,阿波可汗势力逐渐强盛,东抵都斤山,西越金山,这一广大地区的龟兹、铁勒、伊吾各国以及居住在西域的胡人部落都归附了他,和达头可汗玷厥一起号称西突厥,并时常劫掠东突厥摄图。
摄图今非昔比,在突厥民族中丧失了话语权,又怕周边的契丹人趁火打劫,只好遣使向“岳父”杨坚求救。
“希望陛下能允许我们率领部落南下,在白道川一代居住。”处罗侯哀求道。白道川,也就是白道旁的川流之地。白道,正是之前摄图被杨爽击败差点被活捉的地方,摄图认为这里是隋军武力能庇护的地方,所以要来这里定居。
杨坚心中高兴,先看了看长孙晟,长孙晟点头示意,杨坚这才同意。
于是,杨坚命令晋王杨广发兵接应,并供给他衣服食品,赏赐他车驾服饰及乐器。摄图借助隋兵到来的声势,率军向西攻打大逻便,打败了他。
“摄图无耻,借助汉人来攻打我们,如何是好?”玷厥问。
“叔父放心,摄图一心向南逃遁,他不过是强弩之末,只等他一走,我们就可以洗劫他的后方。”大逻便笑着说。
果然,等摄图跟着隋军南下后,大逻便、玷厥二人尾随而来,抢劫了许多牲畜自己摄图的妻儿老小。摄图满脸委屈向杨广诉苦,请求出兵回击。
十七岁的杨广血气方刚,急忙向王韶、李彻征求意见:“这次可以回击了吧?”去年摄图遣使来认“岳父”时,他就想半路伏击了,因为杨坚不许才作罢。这次,军队遭受到西突厥的进攻,杨广坐不住了。
王韶知道杨广急于表现,笑着说:“我们的任务不仅要护送沙钵略可汗到白道川,而且要保全沙钵略可汗财产的完整,不然他到了白道川,怎么生存呢?”
“对!”杨广两眼放光,他又看了看李彻。
李彻上次力排众议,支持杨爽,跟着李充去白道偷袭摄图,大获成功。这回,李彻毫不犹豫选择了支持杨广,对西突厥坚决回击:“西突厥认为我们一心南下无力回击,而有恃无恐。我们可以在山谷处,伏击他们,他们一定大败!”
大逻便确实低估了隋军的决心和战斗力。李彻按计划行事,在山谷处设伏,西突厥惨败,不仅丢失了之前摄图的妻儿老小和牲畜,反而自己的牲畜也损失惨重。杨广做主,将这些战利品全部交给摄图。
摄图喜极而泣,想不到杨广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想不到杨坚这个汉人皇帝如此厚爱,竟然帮忙帮得这么彻底!一个字:服。到白道川后,摄图和杨广订立盟约,当场表示臣服隋朝,并写了一道奏表:
“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言:大使尚书右仆射虞庆则至,伏奉诏书,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着,逾久愈明,徒知负荷,不能答谢。伏惟大隋皇帝之有四海,上契天心,下顺民望,二仪之所覆载,七曜之所照临,莫不委质来宾,回首面内。实万世之一圣,千年之一期,求之古昔,未始闻也。
“突厥自天置以来,五十余载,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过万里,士马亿数,恒力兼戎夷,抗礼华夏,在于北狄,莫与为大。顷者气候清和,风云顺序,意以华夏其有大圣兴焉。况今被沾德义,仁化所及,礼让之风,自朝满野。
“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颡,永为籓附。虽复南瞻魏阙,山川悠远,北面之礼,不敢废失。当今待子入朝,神马岁贡,朝夕恭承,唯命是视。至于削衽解辫,革音从律,习俗已久,未能改变。阖国同心,无不衔荷,不任下情欣慕之至。谨遣第七儿臣窟含真等奉表以闻。”
去年摄图给杨坚写信的开头是“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卢设莫何沙体略可汗致书大隋皇帝”,语气是平起平坐,没有称呼自己的名字;而现在的开头“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已经放低姿态称臣,自称名字,可见摄图的心服口服。
奏表有三个意思:第一段,大隋皇帝恩深似海,千年难遇;第二段,我突厥立国五十年了,与华夏抗衡,自以为了不起,没想到现在华夏有大圣人兴起了;第三段,大隋天子才是真皇帝,我服了,天无二日,我彻底臣服,我让我第七个儿子库合真入朝当人质,表达我的心意。
“圣人可汗”这个称呼后面还会出现,到摄图已在这份奏表里把杨坚称为“大圣”,这就是“圣人可汗”的最早出处了。突厥沙钵略可汗臣服隋朝的历史意义,不亚于匈奴呼韩邪单于臣服东汉。可以说,“圣人可汗”杨坚的名声是要早于“天可汗”李世民的。
八月初二,杨广一行带着库合真来到长安,这一刻是杨广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也是杨坚本人的高光时刻。被叫“圣人”“真皇帝”,能不高兴么?杨坚为杨广而高兴,为东突厥的臣服而高兴。
读完摄图的奏表,杨坚喜不自禁,随后下诏说:“沙钵略称雄漠北,多历世年,百蛮之大,莫过于此。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情深义厚,朕甚嘉之。荷天之休,海外有截,岂朕薄德所能致此!已敕有司肃告郊庙,宜普颁天下,咸使知闻。”
于是,杨坚带着百官举行郊、庙大祀,告知天地、祖先,并命令把此事通告远近,让天下人都知道东突厥和咱是一家人了。此后,杨坚凡是赐给沙钵略可汗的诏书,不直呼他的名字。
几天后,独孤伽罗生日。杨坚还在内殿宴请库合真,并把他引见给独孤伽罗,赏赐丰厚;诸位皇子都来拜寿,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杨广夫妇。杨广带着萧美娘一起向独孤伽罗祝寿,二人郎才女貌,而且恩爱有加。当独孤伽罗知道杨广除了萧美娘以外,没有其他妾室,她特别高兴。
一边的父亲对自己的赏识,一边是母亲的认可,从此刻起,杨广心中闪过一丝可怕的念头,他想要和大哥杨勇争一争这个太子之位。于是,杨广更加注重管理人设,哪怕他再想要其他美女,也极力克制。当然,杨广的内心想法,杨坚夫妇是猜不到的。
宴会结束后,杨坚派老同学司农少卿崔仲方征发壮丁三万人,在朔方、灵武一线修筑长城,东起黄河,西至绥州,绵延七百里,用来遏制契丹、铁勒等胡人的入侵,让摄图彻底放心。
沙钵略可汗非常高兴,从此,每年都向隋朝进贡物品。
4.稳住三方
好事成双,八月末,长江边的贺若弼、韩擒虎二人相继传来一个好消息:南陈丰州(福建福州)刺史章大宝造反了。贺、韩二人的意思是趁机南下用兵,一举灭掉南陈。
杨坚将二人的信件给高熲看,询问:“现在时机到了么?”
“章大宝?纨绔子弟罢了,陛下,他掀不起浪花。章大宝起兵是三月份的事情,说不定现在早被平定了。”高熲笑道。
“臣附议。”苏威也不看好这次机会。
于是,杨坚便下令让韩、贺二人继续坚守阵地,不要轻举妄动。
章大宝是章昭达的儿子,典型的官二代,他在丰州骄横不法,引起了陈叔宝的不满。陈叔宝派遣派遣太仆卿李晕接替他的职务。章大宝岂能坐以待毙?老子在这里吃香喝辣,唯我独尊,回去之后被管着压着?
三月初五,章大宝率军袭杀李晕,起兵造反。几天后,章大宝派遣部将杨通率叛军攻打建安,没有攻克。这时朝廷的军队快要到达,章大宝部众溃散,自己逃入山中,被追兵擒获,灭了三族。丰州到长安,万里之遥,消息传达历经了半年。
果然,九月二十三日,和州(安徽和县)刺史费宝传来捷报:陈国将军湛文彻侵犯隋朝的和州,刺史费宝首率军打败陈军,并俘虏了湛文彻。捷报中还提到,南陈的章大宝已被平定。
人家都打上门来了,杨坚依旧稳坐钓鱼台,并且还派遣李若等人到陈朝聘问。不得不佩服,杨坚是真沉得住气。
几天后,南边又一惊人的消息传来:西梁皇帝萧岿去世了,新皇帝萧琮上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