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陈、明两家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传承文化底蕴,彻底在济州岛扎下根来,很多的陈、明两家的子弟开始违背明太祖的要求,进入到朝鲜的文武军政系统为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就干脆从济州岛迁往半岛内陆,说朝鲜话、服朝鲜装,彻底融入了朝鲜王国之内。
而留守在济州岛的少数陈、明两姓的人则与那些迁往内陆的人不一样,他们虽然也在说朝鲜语,但是几乎两家都保存有私塾,对家族内的子弟进行汉语教育,几乎每家子弟都必须要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字,他们这样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济州岛南部的西归浦中文面居住(注:西归浦中文面属于济州岛上真实地名,可惜在日据时期被日本人残杀惨重,说汉语的人群几乎被杀光,在韩国独立以后,此地被取消建制,中文面不复存在)。
只是为什么陈明两家一开始不选择稍微富饶的北部济州城,而是选择南部较为荒凉的西归浦?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济州岛西归浦的来源和所代表的深厚历史渊源。
秦朝时的方士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离开大陆,为寻求长生不老药,从大陆胶东半岛渡海东行,第一站较大的陆地就来到了徐福眼中的“瀛洲”(实际就是济州岛),那个时候的济州岛还是未开化之地,岛上除了一些野人外,几乎毫无文明可言。
徐福在济州岛的西南部的巨石之上刻有“朝天”二字,被后世称为朝天石,用以表明曾经来过此地。
中国人几乎都有乡土情结,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背井离乡?
很明显此时的“瀛洲”与徐福口中的瀛洲差距太远,徐福带领下的团队成员产生了巨大的逆反心理。
徐福只好安慰他们,将带着他们继续向东寻找“瀛洲”,并在离开济州岛时留下了将会返回这里,并从这里“向西回家”的话。
为了让自己的队员相信自己的话,徐福还将一些路途中生病的男女留在了此地,告诉他们自己不久即将返回此地,然后带着他们一起返回大秦。
可惜徐福最终去了扶桑国,或许是因为源于惧怕,他没有按照自己的诺言返回大秦。
但是留守在西归浦的人们,仍然把徐福离开时的渡口称作西归浦,取义“向西而归的渡口”,西归浦此地便因此而得名。
而最初的陈、明两家的子弟,都有着一种强烈的故土情结,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家族能够从西归浦港口西归,能够返回大陆,真正的落叶归根。
只是西归浦周围的土地较为贫瘠,无法供养太多的百姓人口,大量的无地老百姓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迁往较为富饶的北部济州或者向半岛内陆迁徙。
后来留在济州岛的两大势力中,陈家家族主要聚居在岛北面,明家族群主要聚居在岛南面。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