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洲之行很顺利,口碑成功打开。
文化节又有加持,获得酒楼后,装修、培训一气呵成。
于是,又一家江月台开业。
看时间,已经是九月,正值金秋时节。
国内的美食种类数不胜数,江风越是了解,越发觉得自己不知道的越来越多。
但他总是要努力去学习。
这天,江风倒是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
一个叫做徐文灵的女摄影师联系到了他。
这人江风认识,以前摆摊见过几面,一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人很漂亮,皮肤偏黑,看着很健康。
她来找江风,是送稿费来了。
原来那次在风车下摆摊,被徐文灵拍下后,投给世界地理杂志的人文摄影比赛,这张照片获得了一等奖。
空旷的山野,舞动的风车,小广场的摆摊的老板和人群。
画面确实很有意境。
“稿费?”
“没必要吧,我都说了,你只要不商用,照片随你处置的。”
江风看到徐文灵后,觉得挺惊讶,但也高兴。
在江风的摆摊过程中,遇到过很多人,很多事,看到过很多故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在上班,或者说,有一些人会因为喜好去选择一些工作,这些人谈到自己的工作总是眉飞色舞的。
和这些人聊天,很有意思。
江风不太喜欢和别人闲聊,但是他喜欢结交一些有意思的人,结交一些有见识的人。
和这些人聊天,自己也会变得更好。
“这不行,我说过份你一半的。”
“稿费也不少,3万美金,分你一半就是1万5.”
徐文灵笑呵呵的说道。
“你直接微信发过来就行,还专程跑一趟。”
江风和她闲聊。
“想你做的饭了呗,在国外可吃不上。”
“刚拍完非洲大迁徙专题,回国休假,这段时间给我晒的,都黑了。”
徐文灵大大方方的自嘲道。
“本来也不怎么嗯,想吃什么,我请。”
“好不容易回国,肯定得招待。”
江风本想说本来也不怎么白,但看到徐文灵眼神不对,就没再说了。
“都行,你这不是开闽菜酒楼了吗,就闽菜呗。”
“好好吃一顿。”
徐文灵满意的笑道。
“行,没问题。”江风答应下来。
江风正好好奇非洲大草原发生过什么,一顿饭换一些有趣的故事,很不错。
吃饭期间,江风就听着徐文灵讲自己的经历。
比如为什么动物要迁徙,其实就是简单地追逐水草。
哪里的水草茂盛,食草动物就去哪里,食肉动物自然也会跟着。
“你们就在旁边拍,不怕危险吗?”
江风听到数十万头动物一起迁徙,那场面想想都震撼。
毕竟,现实中在路上遇到一头牛都让人紧张,数十万头动物狂奔,压迫力一定更强。
“还好,已经是惯例了,许多摄影师都在一起。”
“辛苦是有点辛苦的,毕竟荒郊野外。”
“但选择这一行,没办法,有好有坏。”
徐文灵淡定的回应道。
然后她继续讲述,
“马拉河有鳄鱼,鳄鱼会捕食角马之类的,过了马拉河,动物们进入发情期,食草动物就会开始争夺领地。”
“斑马、角马,天天打架,每天都是一大群雄性食草动物在打架。”
“这个时候故事也多,找到一个主角,给它起个名字,天天拍摄它就好。”
“我选的那只斑马还不错,拍了它几天,最后成功获得了交配权。”
“感觉雄性动物这个时候是最强悍的。”
听到徐文灵的话,江风下意识的点点头,
“正常,动物嘛。”
看他的样子,徐文灵倒是笑了起来。
两人继续闲聊着。
江风通过徐文灵的描述,能清晰地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狂野。
因为这是徐文灵亲身经历的,而且拍摄下来。
亲身经历的故事,肯定更具有真实性,也更容易让人触动。
“你喜欢听别人的经历,可以用故事换美食,像是写《聊斋的蒲松龄,不就是用茶水换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然后写了一本书。”
徐文灵看江风听得认真,笑道。
“现在网上全都是故事,而且大部分人哪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经历,都是打工人。”
“我还想开个深夜食堂呢,但是我晚上开过店,大部分情况下,客人点了单,玩会儿手机,吃了东西就走,谁和你聊故事。”
江风也是回应道。
“所以,以前摆摊挺好的,客人多,能看到很多不同的人。”
“现在热度起来了,全是粉丝,很难认识不同行业的人了。”
闻言,徐文灵点点头。
江风说的很有道理。
两人聊得都很高兴。
江风想听,徐文灵想分享,再一起吃一顿美食,感觉还是挺舒服的。
江风也在盘算着接下来的打算。
他的目标自然是开最后一家江月台徽菜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