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那张松,在《三国演义》里对他相貌的描写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额头如同镢头般尖锐突出,鼻子塌陷牙齿外露,身高竟然还不足五尺,实在是其貌不扬到了极点。
当他怀揣着一腔抱负前去拜见曹操的时候,没想到曹操也是个以貌取人之辈,见到张松如此丑陋的面容,再加上他仗着自己有点才能就傲慢无礼,于是对他极为轻视怠慢。
曹操当时志得意满,刚刚平定了北方,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对于张松这样一个长相丑陋且态度傲慢的人,自然没有放在眼里。
这般遭遇令张松心生怨恨,他本想将益州地图献给曹操,助他成就大业,没想到却受到如此冷遇。
最终,张松一怒之下决定将至关重要的益州地图献给刘备。
刘备对张松礼贤下士,热情款待,张松深受感动。
他将益州的地理形势、兵力部署等详细情况告知刘备,为刘备西进益州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由此彻底改变了整个三国时期的战略格局。
至于那董卓,简直就是残暴不仁的代名词!
他不仅胆敢擅行废立之事,废掉了年少的皇帝另立汉献帝,而且还纵火烧毁繁华的洛阳城,肆无忌惮地残杀无辜百姓,种种恶行可谓罄竹难书。
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
正因如此,他的恶名迅速传遍天下,招致所有人的唾弃与愤怒声讨。
在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董卓成为了众矢之的。
尽管他手握重兵,但在天下人的声讨下,也逐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最终,王允巧设连环计,利用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成功将其诛杀。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奸臣终究还是落得了一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悲惨下场。
最后提到吕布,他向来是以 “反复无常” 以及 “有勇无谋” 这样的负面形象而为世人所知。此人先是背叛了义父丁原,转投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后来,在王允的挑拨下,他又反叛董卓,将其杀害。
像这样频繁更换主公且毫无忠诚可言的行径,致使人们送给他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称号 ——“三姓家奴”。
吕布虽然武艺高强,号称 “天下第一猛将”,但他的名声却极差。
他在徐州时,先后与刘备、袁术等势力发生冲突,反复无常的行为让他失去了各方的信任。
最终,在与曹操的对抗中,他被曹操击败并俘虏。
曹操本想留下吕布为自己效力,但刘备提醒曹操吕布的反复无常,曹操深思熟虑后,最终下令将吕布处死。
吕布的一生,因他的不良名声而充满了坎坷与悲剧。
再看那刘备,向来以 “仁德” 之名享誉天下,声名远播四方。
他对待贤才彬彬有礼,谦逊有加,广纳天下英才。
他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其求贤若渴的态度让天下贤才为之动容。
又心怀悲悯,在当阳长坂坡之战时,为了保护百姓,他毅然决然地带领民众一同渡江,哪怕因此行动迟缓,面临被曹军追上的危险,也在所不惜。
这些举动不仅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拥护与爱戴,还吸引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心甘情愿地追随着他,例如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羽以及勇猛无比的张飞等等,众人皆愿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而为他日后成功创建蜀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然而,刘备这一生可谓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颠沛流离于各地之间。
在其事业发展的早期至中期阶段,始终未能寻得一处可以安心立足、长久存身之所。
他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尽管如此,凭借着自身仁德的卓着声誉,每当遭遇失败,被迫狼狈逃窜之时,无论流落到何方,他总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他人的接纳,并获取相应的援助与支持。
与之相比,还有那位孔融先生,自小就因 “孔融让梨” 这一美谈而名闻遐迩。他小小年纪,便懂得谦让之礼,其品德受到了世人的称赞。
待到成年以后,更是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以及口若悬河的辩论能力声名鹊起。
孔融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文章写得极好,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还善于与人辩论,常常能以犀利的言辞和独到的见解,让对手哑口无言。
他的赫赫威名使得他在当时那个社会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备受众人的尊崇敬仰。
此外,孔融还在朝廷中身居要职,担任过北海相、少府等官职。
无论是各路诸侯举行会盟,亦或是出兵拯救皇帝、勤王护驾等重大事件当中,孔融总是能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虽说他只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雅士,并无其他特别突出的才能,但仅仅依靠自己的声望与人脉,便足以在乱世之中占据一方安稳之地,得以保全自身。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孔融凭借着自己的名声,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也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荣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