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些说辞都得有个前提,”武佑权竖起一根手指,“那就是打的过。”

“你不会觉得光靠本王的这两千将士,就能端了镶金旗的老窝吧?”

说到核心关键点,战力因素,诸葛不亮是真的没办法了。

“那...就不是卑职能考虑的了,王爷可以向陛下要兵啊。”

“你可拉倒吧,陛下要是有这心思,还会让黑水部在东北之地盘踞这么久?”

武佑权到现在都没摸透皇帝老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要是不贪图东北这片土地,为何把自己分封到安岭府?

他如果贪图,又为何不直接出兵?

至于说没借口的,都是扯淡。

一场战争不需要借口,看的只有实力。

只要实力强大了,打赢了,自会有人替你找借口。

如果你失败了,那就是原罪。

“所以呢,我们当今最重要的不是搞什么宏伟战略,而是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

“本王已经是王爷了,还缓称王个锤子。”

.....

武朝的百姓从来都是最勤劳最能吃苦也最善于种地的。

根本不需要武佑权去指导他们该怎么做,他们早就摸索出了一系列的规律。

哪些地方温度比较恒定,哪些地方温度比较低等等,很快就被他们探索了出来。

为了让辰州能生产四季的农副产品,武佑权特意留了几个口子。

整个辰州可以说就是一个室内环境,只有极个别地方四季照旧。

那些带来的农户们尝试着播种耕作,按照以往的规律浇水施肥。

出乎他们的预料,中原和南方的一些农作物竟然也能长出幼苗。

他们不懂什么仙法,也不懂什么科学种植,他们只能把这一切归功于辽王的大气运。

辽王的大气运之说还是从陈教头嘴里流传出来的。

至于为何说辽王有大气运,陈教头从未仔细解释过,他只是说跟着辽王走,吃喝啥都有,他自己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这些农户们信以为真,也由不得他们不信。

地里的庄稼幼苗,菜地里青翠的菜叶子,无一不说明陈教头说的都是真的。

他们不辞辛苦背井离乡,图的就是一个温饱,如果能富贵就更好了。

起初担忧这里太过于苦寒,如今冷的问题因为辽王的大气运解决了。

现在又能生产农作物,土地还都是自己的,还不需要缴土地税,这生活不比在老家好?

“这地还真稀奇,俺前几天种的大白菜都快钻出地了。”

“早知道前几年俺也来闯关东了,白白可惜这么多日子。”

“前几年你敢来?那不是给人家送人头。”

“就是,还得是陈教头说的那样,跟着辽王走,吃喝啥都有。”

“我是打定主意了,就跟辽王走,别的没啥追求,吃饱喝足娶个婆娘就行,要是能混个胡姬什么的,俺也想尝尝胡姬的味道。”

“就你?木棍搅大缸,咣咣咣咣咣。”

“你放屁,俺可大了,不信你瞅瞅!”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