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江湖都不是无名之辈,跟脚也都众所周知。

而且事前锦衣卫肯定还要查探一番,有问题的不可能受到邀请。

朱元璋原以为他们两个人同为江湖中人还要争个高低,却没有想到他们很是谦让。

也难怪,两人目的不同,利益不同,倒不会有什么根本的矛盾冲突,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

何况现在也勉强算是同僚了。

至于他们的待遇,朱雄英根本没有谈,老朱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两个人不能住宫中,他们被安排到了皇城太庙的后殿暂居,每人还安排了两个小厮伺候。

平时他们不需要干别的,每日下午到文渊阁朱雄英习文的侧殿教习他一个时辰,就是他们的工作。

这里距离宫城不远,只需要经过左阙门,左掖门,左顺门就能进入文渊阁。

当朱雄英出宫的时候,需要两人贴身护卫,寸步不离。

论武力,吕云长虽然是宗师之境却稍弱于楼荒,但是他对道家典故了解甚多。

有些道经比红袍老太监理解的还要透彻,所以朱雄英经常向他求教真经。

至于楼荒则一直教授他枪法。

这也是朱雄英选他的原因,相比于刀剑而言,战场厮杀枪无疑杀伤力更大。

而且他本人就非常喜欢枪。

那个男人能够抵得住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的诱惑。

朱雄英未来一定是要战场走一遭的,而且不是作为吉祥物仅仅亮个相鼓舞一下士气。

即便不能当个将军,先锋,校尉,哪怕是斥候都行。

若这个世界单单就是历史的大明,他不会有这个想法,但是有着武功、真气存在的这里不一样。

何况他还是武人,这种体质简直就是战场而生的,不策马奔腾,驰骋疆场都对不起这么好的天赋。

于是,

每天午习文练字,下午习武,说是习武其实就是请教吕云长这个老道士一些道家典籍,要么便是跟着楼荒练枪。

说道练枪,楼荒自己所用的那把大枪乃是陨铁打造的,通体乌黑,重达八十二斤,跟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一样。

即便是朱雄英舞动起来也是吃力。

他虽然可以拉动一百二十斤的强弓,但是要舞动八十二斤的大枪,完全是两回事。

可一般的枪对于朱雄英来说又太轻了,只能重新打造一把重量适合的。

他现在还年幼,气力的依然还在增长,现在或许没有楼荒力气大,可他长大后就不一定了。

而且生在皇家,他可以动用的资源远远超过了一般人。

不管是各种内服补药,还是洗澡都用中药配方泡澡,什么药材都能想要就要。

这个时代的药材可不是后世种植的药材,大部分都是纯正野生中药,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吕云长老道士对他尽心尽力,将道家各种珍贵药方搜集了出来,根据他的身体变化,随时更换份量,为的就是让他身体发育的更好。

药膳药浴加炼体效果显著,他的体魄无时无刻不在增强。

不过还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即使出了宫,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根本没有机会见识到这个时代世界最大的城市的市井繁华。

朱雄英并没有心急,现在还是他蛰伏阶段。

既然一个人出不了宫,那就把所有精力用到练武这件事情来。

却也让他练功的速度又提高了几分。

春来暑往,又是一年。

这一年来,朱雄英过得极有规律,能够如此耐心的习文学武,后宫没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得到。

可朱雄英做到了,还一直坚持到现在。

朝中内外再次被他的勤奋震惊,赞扬夸奖的溢美之词不断向着民间流传。

再次给他刷了波名望。

不过,这可就苦了陪他一起学文的朱允炆。

“三皇为皇,五帝为帝。……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邻辅翼,故曰……故曰……”

急得满头大汗的朱允炆就是“故曰”不出来后面的内容了。

这一年他与朱雄英一同学文饱受折磨,自己天资有限,把三字经、千字文学完就已经让他很是乏力了。

现在又不曾停歇的开始了《幼学琼林》的学习。

没错就是朱雄英编著的那本蒙学教材。

“啪——”

戒尺一敲,让小允炆浑身一抖。

从来没在朱雄英这用过的戒尺好像重新焕发了生机。

宋讷严苛,为人也是方正,只不过对于朱雄英这种即勤奋又天才的人,他的严苛着实表现不出来。

而小允炆却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严师。

“痴儿,‘故曰’你倒是‘曰’出来啊!”

如此说一个皇孙无疑很严厉了。

这个时候朱雄英站出来了,

“宋师息怒,允炆弟弟或许一时紧张忘却了,何况弟弟年幼不急着成才。”

“雄英说的在礼,是老夫心急了,也罢,允炆今日小考便推迟一天,明日切不可如此慢待了。”

宋讷本来阴云密布的脸,现在朝着朱雄英顷刻间阴云转晴。

“既如此,今日便就到这儿。”

说完,宋讷朝着朱雄英行了一礼,他则是侧身受了半礼,躬身回了全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