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的角度讲,这是储备,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这又是平仰通货膨胀的货币流量控制。

明确了发行机构后,赵旭继续说道:

“至于这具体发行流程吗,还是跟铜钱一样,纸币印刷完毕由內藏库拨付中书省户部使用即可,而三司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发展经济,为了给全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內藏库再拨付纸币给抵当所,抵挡所作为国家性质的银行,负责发放贷款及存款和兑现业务。”

抵当所的前身是检校库抵当所,成立之初原本负责清点和管理遗孤财产、户绝财产、无主货物、有纠纷财物、官府收缴的赃物,人户存入财物的机构。

熙宁四年(1071年)五月开封府检校库小库的勾当官吴安持(王安石女婿)向朝廷提议,孤幼的财产存放在这里,只会越用越少,如果投资于资本市场,则将用之不竭,请朝廷批准京师检校库开展放贷业务,用利息收益来支付孤遗的生活费,这样就解决了坐吃山空的问题。

朝廷同意了其建议。从此检校库获得了将它代管的财产用于放贷的法律授权。

此时再全国凡万户以的县,或则虽无万户缺地处要紧去处的县,以及系商贩要会处的市镇,也要设立抵当所。抵当所主要业务是提供抵押贷款,年利率大致为20%,同时也接受存款。

曾布得到了想要的,于是便首先表态支持发行纸币,毕竟抵当所目前是划归三司管辖。

章惇见赵旭思路清晰,一环扣一环,显然不是临时起意,再说了发行纸币有了贵重金属做储备金,避免了恶意挤兑及超发贬值的弊端,显然自己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也表态支持发行纸币。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发行纸币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见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宰相都支持,那他们自然也随波逐流,纷纷附和。

接下来君臣们便开始协商起具体的细节,首先是这种纸币的名称,为了起一个高大的名字,大臣们吵红了脸,最后还是决定叫“宋币”。

还有就是面值的问题,由于纸币采用宫廷御用纸张,所以成本相对比较高,印刷低面值的纸币显然不划算,于是就1两、5两、10两、50两、100两为单位进行印刷。

最后就是防伪问题和整体画面设计,在众多大臣的建议下,将新宋币的设计任务交给了苏轼,他不仅精通绘画,而且书法更是杠杠的,关键是他的粉丝多,要是苏轼亲自题写的纸币,必然对流通是个助力因素。

为了进一步方便纸币垮区域流通,众臣商议将源自唐代的飞钱业务,也就是大宋的便钱务(负责异地汇款业务的机构)并入抵当所,这样就极大了方便了客商们的异地存取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

如将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钱调集到中央政府,或则给急需用钱的地方拨款。从商人的角度将,他在京师便钱务纳钱,然后到地方取款,相当于将一笔钱从京师汇入地方,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商人纳钱于京师体现于地方,意味着地方财政的现金移到了中央政府,不但方便了商人的长途贸易和异地结算,同时政府也得以低成本地将地方征收的税钱转移到京师。

赵旭非常愉快的批准了这个极具创意的国有企业合并...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