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苏轼见章惇这么说,他也感觉这是目前最合理的处理方式,要是强制推行的话,恐怕会引起地主、士绅的强力反弹,而他确实领教过这种保守势力的可怕,好好的给整到御史台监狱里面去了。

大臣们见主要领导都这么表态了,其他的都默认,于是众臣开始站队,纷纷附议章惇的建议。这就是大宋王朝典型的中庸之道,也是为官之道的精髓所在。

而赵旭眼看朝会逐步形成共识了,于是再次露出迷人的微笑说道: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要有个过程,急不得,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那就这么定了,今日朝会就议到这里,散朝。”

众臣蒙权无比,啥,“步子太大扯到蛋”,这是咱堂堂大宋帝国皇在威严的朝堂咋能说出这种“低俗”的话呢,但是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赵旭已经起身走远了,只看到御座边那个怒目圆睁的小李子,于是众人赶紧兴跪拜礼,恭送赵旭的离场。

...入夜,苏轼奉旨急匆匆的进入福宁殿。

“苏爱卿在京城可习惯?”赵旭知道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不是流放就是在流放的路,也确实为难了这位文化界大哥,来也就先来个简单的问候。

“回禀皇,下官蒙受天恩,在花甲之年回到京城,目前臣吃的香,睡得好,活的踏实。”

苏轼也是一顿龙屁啪啪响起来,老大,只要您照着我,那我在京师活的可滋润了。

“哈哈,那就好,爱卿可了解邸报?”赵旭哈哈大笑道,看来性情中人就是不一样,说话直接简单明了,于是也不跟苏轼饶弯子,直接将问题抛了出来。

“启禀皇,臣略知一二,邸报乃大汉所创,目的就是将京城皇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或绢帛,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经过汉、唐及我大宋的发展完善,目前邸报不仅是各州、县长官及幕僚了解朝廷大政方针的文书,也是各地地主、士绅等人分析朝廷局势的材料,更是很多富商巨贾了解朝廷经济政策的风向标。”

苏轼将自己所知道的言简意赅地说了出来。

“苏爱卿果然是满腹经纶,邸报作为地方官府、士绅官僚、商贾们了解朝廷事务的主要信息来源,确实起到了朝廷喉舌的作用,但是爱卿有没有想过,这邸报即可以作为宣传朝廷政策之用,还能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爱卿以为呢?”

在赵旭的提示下,苏轼马反应过来,顿时明白了赵旭的用意。

“皇圣明,邸报确实有教化万民的功能,特别是它的受众面都是官府和读书人,朝廷制定政策后,在颁布实施的同时,邸报做好详细的政策解释并一同发出,当基层官府和百姓都了解了朝廷即将施行的政策后,基层官府就不敢对朝廷的政策层层加码,这样邸报就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