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皇圣明。”众臣顿时将龙屁拍的彻响垂拱殿。

...就在此时,一个中书省办事官员匆匆跑进来跪倒在大殿中央禀告道:

“启禀皇,苏轼、刘安世、程颐等人来了谢恩表。”

在大宋王朝有一定品级的官员,不管是被贬还是升迁都需要谢恩折子。

小李子见状便小步快跑下去,将折子拿了过来,然后放到了赵旭面前,赵旭在群臣的注视下,将折子打开,大概阅了下,便放回桌,然后指示道:

“先安排他们在驿站住下。”

“遵旨”先前来的中书省办事官员便领旨而去...

此时蔡卞站了出来,奏报道:

“皇,宰相章惇之事该如何处理?”

其实蔡卞、蔡京兄弟俩朝以来一直都非常关注皇对章惇的态度,刚才眼见蔡京的表现得了一分,蔡卞此刻再也忍不住,于是站出来主动向赵旭发问。

“待议”赵旭不动声色的回复道,然后便起身离座,回福宁殿,留下蒙圈的众臣。

赵旭心里非常清楚,在朝堂之,特别是处于高位的官员,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忠诚还是奸臣,关键是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

就拿章惇来说,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官宦世家,父亲章俞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这可能是很多人羡慕的地方,毕竟有个好爹,少奋斗了十年都不止,但是他又是他爹的私生子,这就让很多人鄙视和嘲讽,毕竟在封建社会,是不是嫡出很关键。

嘉祐二年(1057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这是十年寒窗苦读的最高荣誉,毕竟金榜题名了,但是章惇却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原因就是跟他同时参加考试的同族侄儿章衡成绩比他要好。

这又是一个很难说清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具有争议的话题,读书人梦寐以求的金榜题名,他竟然说不要就不要,估计在历史也是非常少见的。反观苏轼兄弟,也是同时金榜题名,那兄弟二人也没有章惇这种神操作。

嘉祐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从此开始进入大宋政界发展,后来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开始得到重用。其实欧阳修简直就是个星探,在他手里发现和提携过不少大宋名人,包括曾巩、王安石、苏轼、章惇等人。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