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

社会的年轻人们,普遍都失去了安全感。

他们成为了当代社畜。

干着996的工作,却拿着微不足道的收入。

不像以前,

只要你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吃得了苦,那你总会有熬出头的一天。

可到了现在却变成,

只要你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吃得了苦,那你这辈子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也正因如此,

很多年轻人都觉醒了,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似乎都很难再去改变现状。

于是乎,

这些年轻人们,开始选择了躺平。

既然努力没有用,

那老子就干脆不努力,

爱咋咋滴!

班躺平,生活躺平,心态也躺平……

躺平的同时,

也总要为自己以后考虑吧?

所以,

他们也就尽可能的,将自己手能省下的钱,都给省下来,尽量去做到不过多消费。

严重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

只有手里的钱,

才是真的,

才能带给自己最踏实的安慰。

尤其是对于90后来说,

他们如今所面临的压力,

其实是最大的。

正好是到了要结婚,或者是刚刚结婚的年纪。

这个年纪,

总要买房买车吧?

总要娶媳妇儿生孩子吧?

就算不结婚不买房,不娶媳妇不生孩子,

可是父母年龄也大了,

有的时候也需要他们的支援。

再加,很多90后,也因为作息不规律等原因,身体健康方面,也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

这也就导致了,

90后的这一代人,

成为了最喜欢存钱的一代人!

他们很现实,

也必须要这么现实,

不然很难能正常的生存下去!

可是,

却万万没想到的是,

他们的这种存钱的行为,却是把一群所谓的经济学砖家给看急眼了!

他们开始各种批判90后的这种行为,

将经济停滞,

甚至市场资金流动缓慢这些罪过,

全都扣到了90后的脑袋去,

并给其取了一个名字,

称90后这是在报复性存款!

此时,节目中的这位张泉专家,恰好就是研究人口经济学方面的。

在谈起刚才李丽大手消费的时候,不仅称赞了李丽的做法,而且还顺带着,在镜头前对90后的存钱行为,进行了一番批判!

他的这番话说完之后。

先不说观众们是什么感受了,

就连一旁的何老师,都立刻皱了皱眉头!

鼓励消费?

重燃起消费的热情?

何老师很想问张泉一句,“你丫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啊!”

消费可以,

前提是得有多余的钱,能消费得起啊!

现在的年轻人太辛苦了,

他们的存款,

并不是用不着,

而是要用在刀刃,以备不时之需的!

要照你这么说,

全给花掉了,

那到时候要用钱的时候怎么办?

果不其然。

当何老师看向弹幕的时候,

发现弹幕的内容,

又一次炸锅了!

看这档节目的人,90后是占了很多的。

此刻,

这些90后们可谓是怒不可遏!

“草,真就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存款,你告诉我房子怎么买?车子怎么买?等到要买的时候,直接嗖的一下就变出来是吧?!”

“呵呵呵,我身边有个90后同事,他倒是不存款,标准的月光族,结果个月感了个冒,随便去医院看了一下,花掉一千多,钱是找我们借的!”

“不管你怎么说,反正老子就是低消费,你说的这些屁话一点用没有,只有存点钱在手里,才是最踏实的!”

“想让我们大手大脚的消费,可以啊,先把工资给涨去啊!”

“我在厂里打螺丝,一个月四千多块钱,无车无房,每个月也能存两千,我以为存的不少了,结果一打听,我隔壁一退休老头,退休工资一个月九千多,淦啊!”

“兄弟们,你们也不要那么消极,凡事都有两面性的!我们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是我们工资低啊,虽然我们工资低,但是咱们物价高啊,虽然咱们物价高,但是产品质量差啊,虽然产品质量差,但是我们没办法啊,虽然咱们没办法,但是我们的砖家会给咱们提建议啊!(狗头)”

“哈哈哈,楼真实了,小心被请去踩缝纫机!”

“玛德,我们90后就该死是吧,从小被你们批评到大,现在存点钱,还要跳出来逼逼几句!”

“90后:最近看牙医,医生问我年纪轻轻的怎么牙齿磨损那么严重呢?我说没办法,因为这些年我都是咬牙坚持过来的!”

“书无店砸!”

90后发起飙来,还是很牛掰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