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当代名人,在后世却鲜有人知,李自成自然也不知道,但是他知不知道并不重要,只要有人知道就行,当下笑道:“幼隗保举之人必是好的,若能招致,朕当授予他礼部尚书兼集贤馆大学士,执掌馆事。”
掌集贤馆大学士跟李化鳞的掌弘文馆大学士一样,都是正三品,这不算什么,厉害的是从二品礼部尚书,要知道,顺朝现在还一个尚书也没有呢,这官不在于有多大,而在于已经破天荒了。
可是郭金台却摇头说道:“胡澥归隐之后,心灰意懒,加之年事渐高,所以屡辟不出,只与里中人士同游名山古迹。由于金台同样不受征辟,故而有幸与之同游,但彼此吟诗作对、应答酬和尚可,若想说动他出山,恐怕还没有那个面子。”
说那么热闹,结果却请不出来?李自成难免不满,问道:“他若不出山,幼隗便不去集贤馆?”
郭金台没料到皇帝把话说得这么直白,暗暗心惊,急忙说道:“幼隗愿亲赴刻木山庄,竭尽所能说动他出山,如若劳而无功,还望陛下恕罪。”
这还差不多!李自成稍稍宽解,起身去书架上拿了一本小册子,递给郭金台,说道:“幼隗可以把这个带给他,谁是李诚,你自然是知晓的。”
带本书去?郭金台不解,起身接过来看时,见是《敕准标点符号用法》,早在刚刚印出来的时候,就承蒙李自成送过他一本,这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提到“李诚”,躬身施礼道:“虽然点句之法汉代以前便已有之,但是殊无体例,难成式范。陛下此书,博采融会,规范典雅,以简驭繁,独具一格。天下文章,自此眉目清楚,不复有‘无’与‘无欲’断句之争,孙叔然所作《尔雅音义》,亦不能过。胡练海主张实学,若见此书,必有所感。陛下赐以此书,真奇思也。”
‘“无”与“无欲”断句之争,是关于《老子》中“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应该如何断句的争论,河上公、王弼诸家皆认为应当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司马光、王安石、苏辙则认为应当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孙叔然作《尔雅音义》则是指三国时期的经学家孙炎(字叔然)发明了反切法,用两个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了一种新的汉字注音方法,从此打开了汉语音韵学的大门。
这两个典故李自成都不知道,也根本听不懂,他只听懂了点句之法在汉代以前就出现了,不由得暗暗汗颜,赶忙说道:“幼隗言重了。标点符号实乃小技,三尺童子旬月可通,不值得吹捧。这本小册子只是个引子,幼隗先行,朕随后将亲去刻木山拜访。”
他这是夜郎自大之后,情知雕虫小技难入方家法眼,惶愧无地,急于遮掩,未经深思便顺口说出来的话,可是给郭金台造成的印象却是虚怀若谷,求贤若渴,颇有刘备三顾茅庐的风范,不由得为之倾倒,感叹道:“陛下如此功成不居,礼贤下士,天下贤德必成百川归海之势,争相投效。得人若此,谁可与敌?”
有这么牛吗?李自成却有些难堪,觉得今天似乎有点不在状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