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直白的指责,方国安勃然大怒,指着郑遵谦叫嚣道:“你一个乡里混混,也不知用了什么鬼把戏,侥幸占了绍兴城,戴上乌纱还没有几天,竟敢不知死活,藐视大将,是忘了自己姓什么吗?”
方国安是个文盲,一个大字也不识,说话难免粗鄙,郑遵谦却也并非温良恭俭让之辈,闻言立即反唇相讥道:“你一个偷牛贼,被逐出祖祠的无赖之徒,目不识丁,也敢自称大将?”
这倒也是事实。
方国安少时无赖,逐樗蒲(一种赌博)、淫酒,使气搏人,甚至偷别人的耕牛换钱,劣迹斑斑,所以被族人逐出了祖祠。
但是这话骂得太狠了,简直就像把方国安扒光了一样,王之仁担心方国安发飙,赶忙按住他,劝道:“监国在座,你我乃是朝廷重臣,总要讲些体面。”
方国安其实是不讲体面的,对朱以海也没有多少尊重,但是对于手握重兵的王之仁,他多少还有些忌惮,闻言悻悻道:“如果没有粮饷,靠那些乡勇义兵能挡住清兵过江(指钱塘江)吗?到那时谁又能有什么体面?”
朱以海一直没说话,因为他必须依靠方国安和王之仁的正兵,可是他又觉得郑遵谦和熊汝霖说得有理,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不能一碗水端平,也不该完全撒手不管吧?
但是现在,他又觉得方国安说得有理了,义兵只是些乌合之众,真正的主力还得是正兵,似乎的确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宜浪费在只能打打杂、敲敲边鼓的义兵身上。
于是他说道:“诸卿稍安勿躁,这件事就没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有,”督师大学士张国维出班奏道:“可将绍兴府田赋专供义师,宁波府田赋供王之仁,金华府归朱大典,其他五府归方国安,如此则正兵义兵均有所养,堪称两全其美。”
这是个折中的好办法,朱以海刚要同意,王之仁却觉得吃了亏,不悦道:“张阁老,我有三万之众,却仅得一府田赋,是不是也太不公了些?”
他在攀比方国安,方国安也立即不悦道:“我的兵更多,而且所得的五府多山,打不了多少粮食,同样不够开销。”
张国维没有说话,朱以海却只觉得头大,不耐烦道:“好了好了,别再争了!八府钱粮都归你们两个,你们回去自己商量怎么分配吧。至于义师,或散或留,听其自便。都散了吧!”
说完,他不待众臣说话,起身回宫去了。
这么重要的廷议竟然草草收场,浙东各处的义师断了粮饷来源,大多散去,竟至督师所领之营也不过才有数百人而已。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