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巨响,躲闪不及的苏军士兵被高速飞射的弹片击倒数人。

同时整个冰面被炸出了一个脸盆大小的洞口。

3.5公斤迫击炮炮弹在冰面也就炸出脸盆大小的一个洞口。

可见其冰层的厚度,也可以看得出来其气温的恶劣程度。

三门迫击炮连续的发射了九枚81毫米迫击炮炮弹。

止住了苏军前进步伐,同时在机枪的填补下将其全部阻拦在了河边。

空中一道低压弹道声响起了,一枚105毫米榴弹炮来袭。

紧随其后又是数枚105毫米榴弹炮来袭。

第聂伯河的冰层再也承受不住大面积的裂开。

毕竟这是105毫米榴弹炮并非是81毫米的迫击炮。

双方的威力完全不再一个等级面。

胡蜂自行火炮在连续的发射多枚炮弹后立即全部退回了树林中。

短短的十余分钟左右,苏军的飞机就飞过了这片雪地。

但是无法寻找火炮躲在哪里的。

最终苏军得出的结论是,德军有一支自行火炮部队。

冰面被多处击碎后,苏军再次展开了炮击。

铺天盖地的炮火在桥头堡阵地肆虐。

躲在掩体内的德军士兵担忧的听着动静。

同时时不时的看着头顶的情况,时不时散落的沙土让德军也很紧张。

喀秋莎那恐怖的声音响起了。

数不清的火箭弹再次来袭,整个桥头堡阵地一片焦土。

火箭弹爆炸后的威力会产生高温气体,对土地是真的会造成烧焦的状态。

想象一下人要是被命中了,那当场就连碎肉都没得留下了。

弥漫的硝烟味焦土味充斥着整个战场。

爱德华也算是见识到了苏军这恐怖如斯的火力。

在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双方每天都在炮击。

只不过没有哪一处是受到对方这么的照顾。

苏军的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足足有28辆喀秋莎火箭炮车。

一轮下来可以发射448枚132毫米火箭炮。

这就等同于在一瞬间遭到了155毫米榴弹炮448发的打击。

整个阵地一片狼藉,多处的掩体被摧毁。

德军士兵开始出现了不小的伤亡情况。

大量的伤员被抬进了地堡里面进行救治。

这里药品齐全,另外还有雇佣的四名医生。

这些都是基辅城内高价雇佣的医生。

一处掩体内,校拿着望远镜看着桥头堡方向的阵地。

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了,手中的茶杯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捏变形了。

可是这条防线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兵力进行防守。

援军那就更加的没有了,冰天雪地里面光补给都困难。

新兵们还有三天才能抵达这里,需要再坚持三天。

不过看起来苏军没有打算再给你三天的机会。

不过校好奇的是,爱德华居然也没有打电话来求救,也没有呼叫炮火等支援。

爱德华心理很清楚,校能够调动的炮火屈指可数了。

还要担心苏军飞机的空袭。

另外自己有胡蜂自行火炮根本就不用校的支援。

每天自己有四十吨补给,敞开了造也用不完。

更不用冒险派人出去运送补给了。

躲在后方的旋风式防空坦克,外加东风式防空坦克也没有闲着。

身披白色的涂装,开始对空中的飞机不断的扫射。

同时自己也启动起来开始四处游走。

飞机想要将其摧毁那是要费点手脚了。

毕竟它面可是有20毫米高射炮足足4挺。

密集的火力也是让飞机难以招惹的存在。

外加其皮糙肉厚同时速度也快。

想要摧毁需要点水平弄不好自己一个不留神就要被送走了。

爱德华看着地下掩体内的伤员,前挨个慰问。

这也让寒冬腊月环境下的德军士兵心头温暖了不少。

两面巨型的扇子在不断的转动着,这是用来换气的。

毕竟这可是地下十五米深的位置。

叶片的转动将里面的浊气都给排出。

另外一面巨大的叶片则是反方向将外面的空气抽进来。

叶片是由德军士兵利用绳子带动起来的。

两组人轮流的拉动着绳子。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地下掩体内空气良好。

当然了其余的通风口也是有的,只不过想要里面环境好,那还是得要靠这个大型的叶片带动。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