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士农工商把做买卖的人排在最后一位,你应该是知道是什么原因?”
陈寒摇摇头:“老爷子,我知道您是什么意思?”
“您不就瞧不起这些做买卖的人,觉得他们稳定性差,他们到处流动,对您来说是最不安定的一群人?”
老爷子点头:“难道这有错吗?”
“大错特错!!”陈寒直接就说道。
旁边的高公公和蒋瓛两个人,听到这样的话眉头狂跳。
看起来还得是陈寒啊。
要不然的话,谁敢这么质疑老爷子。
还直接大错特错。
皇帝的话不管是什么话,那都是最正确的。
谁敢质疑皇帝的话?
只有陈寒敢。
老爷子这个时候还不生气,笑呵呵的听着:“那你倒是说说,这些个做买卖的人,能有什么作用?”
陈寒掰着手指头说道,“陶朱商经说过,强国之道,在于治兵;富国之道,在于经商!”
“商人第他们的存在,是社会的所有剩余物资进行合理分配的重要一个环节。”
“就比如岭南很多地方的谷物一年三熟,他们的粮食丰收起来之后,大量堆积吃不完。”
“可是在北方有些地方的粮食收成不行,大家伙只能是饿肚子。”
“如果有商人在其中把南方的多余粮食,运到北方去,既解决了南方粮食堆积的麻烦,还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一点收入。”
“而粮食到了北方,北方的百姓又能吃得粮食,这叫南水北调。”
“第二个是,这些个商人是最好的宣传工具。朝廷有什么好的政策,总不能一直靠着朝廷这些邸报或者各级官员传达吧。”
“有商人在,他们消息灵通,他们宣扬很快就能够传达天下。”
“第三,有商人在其中贸易,一定能够促进所有商品合理规划。”
“就比如南方生产的粮食多,那么如果有商人在其中撮合,的粮食能够大量流通,百姓就愿意种。”
“江南一带的丝绸,绣工很好,他们生产出来的丝绸,还有各种手工艺就有市场,生产瓷器的就有动力来生产,种茶叶的才有动力来种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