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王大雪,宋远航去找朱炜。
他想听听朱炜的意见,到底是写《跳出我人生》还是写《芳华》。
“如果纯粹以文学编辑的立场出发,我会建议你写《芳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化的纠葛,一直都是严肃文学喜闻乐见的话题。不管是立意,还是故事的可看性,都值得写。但作为朋友,兄长,我希望你的写作,永远都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从宋远航给他讲述两个故事时的神情,朱炜就已经明白宋远航更偏爱哪个故事了。
从《凤凰琴》、《你当像鸟飞越你的山》再到《变脸》,朱炜发现宋远航一直钟爱写普通人,特别是底层小人物的故事。
现在写芭蕾舞演员题材的故事,他也是钟爱矿区小男孩大于文工团女演员。
如果从作品的时代性和话题度来说,宋远航真不像个年轻人,也不像是要往文坛主流靠拢的样子。
不管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改革文学,宋远航的作品和这些都不沾边。
他的作品,不管是语言还是风格,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印记。
朱炜希望宋远航能继续保持下去。
“你大可不必现在就急着做决定,可以先积累素材,多去舞蹈学院、剧团、文工团里跑跑,多听听他们的故事,也许到时就不会这么纠结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得麻烦杂志社给我开封介绍信。你要是有认识这方面的熟人,那就更好了。”
宋远航也是打算先积累写作素材,再做决定。
“行,那你等会儿,我去找关主编,让他安排行政科的同事给你开介绍信去。至于熟人,估计李拓应该有认识的。”
要死京城文化圈交游最广泛的人,当然是李拓了。
“那等会咱们去找拓爷问问吧。”
“行,我先去给你开介绍信。”
朱炜去忙介绍信的事了。
宋远航呆着也无聊,就拿起桌上的一本杂志读了起来。
刚翻了没两页,常编辑从外面回来了。
宋远航和常编辑也是老熟人了,而且前段时间常编辑还去燕大给他捧过场。宋远航便放下杂志,站起身,跟常编辑打了声招呼。
“小宋,你最近去《当代》拿读者来信了吗?”
“啊?去拿了呀。“
宋远航一愣,不明白常编辑怎么突然关心这个。
自从《变脸》刊发,宋远航就一直很在意读者的反馈,一周就会去《当代》拿一次读者来信,而且也都坚持回复。
目前来看,大家还是很喜欢狗娃和梁老板的,对水上漂则有赞有弹,实属正常。
“除了读者的反馈,作家也要多听取专业评论家的意见。有时忠言逆耳,并非是针对你个人,而是纯粹针对作品,你不要往心里去。”
常编辑迟疑一下。
想到老同学之前和他在电话里讨论的事,觉得还是得提前给小宋同志打个预防针。
毕竟小宋同志太年轻了,一路又顺风顺水,猛不丁被人批评,常编辑担心宋远航一时接受不了,容易走极端,万一和同行打起笔墨官司,那就不太好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