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闷头吃肉,哪还有工夫说话呀。
吃饱喝足,结账了后,宋远航和王烁推着车,陆虎揉着溜圆的肚子跟在旁边。
“我这一趟,算是长见识了,那钱跟货,真是跟流水似的。”
王烁见四下无人,便把他这段时间的经历绘声绘色地讲了开来。
“到一地儿,货车一停,烟酒糖茶罐头啥的,反正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物资,都能往车上装,也都有人接货,大团结都直接用旅行袋兜。”
王烁摇摇头,继续感慨道。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年头啊,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但是烁哥,你想没想过,钱赚再多,那也得有命花才行。他们这些倒爷,先不说违不违法,路上就很难太平,要不他们也不会想着拉你入伙一起押车吧?”
王烁这一趟,正是被他的一个发小叫去押车了。
八十年代,捣腾物资是赚大钱,但路上也非常的不太平,人货两失,司空见惯
“一个事情的发展如果趋向失序,必然会惹来强力的监管。烁哥,我觉得这钱不挣也罢。你听我一句劝,最近先和陆虎去羊城转转,现在合法赚钱的机会满地都是,运作好了,一样能挣大钱。”
宋远航生怕王烁不死心,又把他后世从报刊杂志电视上看到的,关于八十年代走私做倒爷的案子捡了几个出来,讲给他和陆虎听。
“烁哥,我觉得宋大哥说的对,咱们还是先去羊城看看吧。”
陆虎毕竟年纪还小,被宋远航一吓唬,顿时也跟着一起劝王烁。
“嗐,其实我虽然看得眼热,但心里也不踏实。我一直信奉一个道理:物极必反。他们钱挣得太快太多了,翻跟头出大娄子是早晚的事儿。我呀,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他们总不至于现在就翻车,先上车,跟着赚点再说。”
“上车容易下车难,你要是和他们牵扯深了,将来想脱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嗯,是我被钱晃花了眼,差点走岔了道。”
王烁沉吟片刻,终于彻底熄了做倒爷走私犯的心。
但他说的物极必反,好像很快就应在宋远航的身上。
十一月中旬。
每天中午十二点半播出的小说连播栏目,终于在经过半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录制后,正式开始播放宋远航的谍战小说《血荐轩辕》。
编辑叶永梅安找到了刚在讲播界展露头角的李业墨播讲。
他之前是话剧团的演员,已经为不少翻译片、故事片、纪录片录制过旁白,声音非常动听。
在录制的时候,叶永梅还听取了宋远航的建议,以鲁迅先生的诗句开头。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各位听众朋友,欢迎大家收听长篇谍战小说《血荐轩辕》,原著作者宋远航,讲播……”
宋远航的名字,通过电波,伴随着《血荐轩辕》的播放,开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不到一个星期,出版社的电话就打到了燕大。
“您好,宋远航同学,我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王大雪,今天给您打这个电话,是想问一下您有没有答应其他出版社发行《血荐轩辕》的单行本?”
电话那头的嗓音带有浓重的东北口音,宋远航对王大雪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当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为了出版《夜幕下的哈尔滨》,总编辑金炎武和编辑室主任王大雪、责任编辑郜闻,集体去作者陈玙所在的单位去为他请创作假。
没想到因为《血荐轩辕》,宋远航和王大雪也有了交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