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胜胜在上下齐心,所谓上下同欲者胜,本王奉天靖难,乃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三胜胜在兵精粮足,起事之前本王就暗中准备粮草,北平城可以说粮秣充足,而且本王麾下都是百战精兵,所谓兵不再多,而贵于精,精兵三千可抵十万乌合之众;”
“四胜胜在天时,天气逐渐变冷,不利于敌人攻城,只要我们拖到河水结冰,莫说敌人御寒成问题,到时候连粮食也远不过来,就会不战自败;”
“这五胜则是胜在在座的诸将,诸位都是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之人,战阵之上,悍不畏死,果敢决断,能够抓住战机,以少胜多……”
说完之后,朱棣环视诸人,见刚才还愁容满面的众人已经喜上眉梢,顿时松了一口气。
又聊了一会儿,才将应对朝廷大军的方略定下来,朱棣才起身准备离去。
走了两步,朱棣停下脚步,扭头看着道衍和尚说道,“道衍大师,今日是否有暇,你我手谈一局如何?”
“哦,殿下有此雅兴,贫僧求之不得,近日贫僧研究《金谷九局图》偶有所得,正想找人试上一试……”一身黑衣的道衍和尚站起身来,笑意盈盈地说道。
“哈哈……没想到本王这是装枪口上了?那本王倒要看看,大师研习的成果如何!”朱棣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起来,摆了个请的姿势,说道,“大师请!”
道衍和尚也摆了个请的手势,和朱棣并排前行,向朱棣书房的位置走去。
看到朱棣和道衍和尚悠然自得的样子,原本因为朝廷重兵压境的消息而喘不过气的众将,也纷纷如释重负。
王府书房中,面露凝重的朱棣和心事重重的道衍和尚相对而坐。
道衍和尚,本名姚天僖,字斯道,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他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黑衣宰相姚广孝。广孝这个名字,是靖难成功之后,朱棣赐给他的名字,以示荣宠之意(为了阅读方便,以后就用大家熟悉的姚广孝)。
姚广孝十四岁在苏州妙智庵剃度出家,精研儒释道三家文章,对三教经典信手拈来,与明初儒释道家的学术领袖关系都不错。姚广孝还研习了天文地理、阴阳术、兵家之学,可以说是博采众长,集各家学识于一身。
年轻时,姚广孝游历千山万水,广交能人,常与王宾、高启、宋濂、苏伯衡等人坐而论道。
当时的相术大师袁珙见到姚广孝时,留下一句话,“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刘秉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特殊的人物,身为汉人的他为忽必烈出谋划策,灭了南宋,屠杀了无数的汉人。在汉人眼里,刘秉忠妥妥地就是为世人所不齿的汉奸,留下了万世骂名。
姚广孝听后不怒反笑,在他眼里,刘秉忠可是位牛人,光从谥号上就能看出来。
刘秉忠的谥号是“文正”,这个谥号是对文臣来说,是至高的褒奖。当年大明首辅李东阳听到朝廷给自己的谥号是“文正”时,已经没有进气的李东阳硬是爬起来谢恩。由此可见文正之尊贵。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