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里的孩子,相继诞生。

部落也重新繁忙起来。

木劫和木壮带领的狩猎一组,开始负责捕猎大型动物。

他们的人是最多的,每一次出征,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不过现在的部落,有各种各样的容器可以储存食物和水源,补给充足后,狩猎一组可以离开部落好几天。

狩猎一组捕猎的区域,不再局限于洛水河南岸的那片森林。

他们开始去高地北方的平原,以及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带捕猎。

那里的水草丰富,有更多的动物族群。

狩猎二组则专心的寻找小动物,他们设置各种机关陷阱,尽量的来部落小动物。

送回部落饲养。

还有更加壮大的捕鱼组。

他们将洛水河河岸都进行了改造,水流通过堤坝被引流到了河岸上。

再在这些河道当中布下网子,捕鱼的效率高了很多。

有这三个组,食物的问题几乎不会发愁了。

不过为了营养均衡,庄遥还是让风叶带着一些人,去采集蔬菜。

庄遥则带着剩余的所有人,开始为部落迁徙做准备。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三大要素,制作工具和制作火焰,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最后一项——建造房屋。

建房房屋,不是单纯的找一处洞穴打扫干净。

这是人类对周围环境改造能力的体现。

也是人类适应周围环境能力的体现。

有了房屋,人类可以不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开始居住在任何地方。

随着华部落人口的增多,以前的洞穴,已经很难住下这么多人了。

而且既然采取了固婚制,那么最好是分开居住,这样才能慢慢的建立小家庭。

房屋建造的区域,庄遥选择在了大河下游。

在高地的东边,有一处河谷地平原。

这里有几片树林,都是普通的低矮树木,以及各种野草、灌木。

洛河在这里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缓的地带,河面加宽,水流不再湍急。

这里很适合作为华部落的新聚居点。

庄遥带着黑虎部落的人,开始开垦这一片的荒地。

开垦树林的方式,必然是最原始的砍烧地。

先用石斧、石锛等东西,将树木、砸草砍光。

然后点火,将残留的树根、野草全部烧掉。

经过燃烧的土地,变得十分松软。

即使不用翻地,也能进行播种。

植物燃烧后的草木灰,就是最好的肥料。

这项工作持续了大约十天左右,庄遥带着人,几乎没日没夜的干。

开辟出了足球场大小的一片空地。

这片土地将是以后华部落的核心区域。

庄遥用步子丈量了土地,然后用一根木棍,开始在地上开始划线。

褐色的土地上,被庄遥用一根竹竿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线。

线条的一方,又出现了很多的圆圈。

这是庄遥为这片区域做的简单的“城市规划”

靠近河水的一面,作为耕地,而另外一面则是居住区域。

居住区域当中的一个个圆圈,就是未来房屋的地基范围。

每一座房屋都相邻一丈多,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地上。

最早出现,也是最容易建造的就是仰韶时代就出现的半地穴式房屋了。

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圆形的坑洞,向下挖上有半人多高,这就是房屋的地穴部分。

地穴之中修建有楼梯。

楼梯的旁边或者对面,修建有可以点火的火堂。

火堂背后连着火道,也就是烟囱,可以将烟排向地穴的外面。

对于拥有制造陶窑经验的华部落来说,在地穴中修建火堂并非一件难事。

地穴挖好之后,再在地穴的中央立起一根柱子,当作顶梁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