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一两句话交代完行动计划,的确粗陋得拿不出台面,不过这是建立在对师代萱完全信任的前提下。

这位师妹实在太过完美,不论是修为、天资、才情皆无可挑剔,除了有时会表现得稍许偏执外,基本挑不出毛病。

而且每次拜托她做的事,总能尽善尽美地完成,满分一百的答卷,经常能拿出二百分的成果。

对此,齐南倒是一点都不担心师代萱那边,真正该操心的应该是孔晁和他自己。

齐南又是挑灯夜战埋头写了一宿,清晨走出房间,洗了几把脸,把卫妙竹准备好的点心整盘端回房间,就着已经凉透的茶水,填饱了肚子继续伏案写作。

下午抽空先是到书山楼把古玉成准备的手抄书籍带上,接着往宗内城跑了一趟,讲这些书籍交给孔晁,顺便了解一下售卖情况。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昨天到现在一整天都不见宫姜的身影,也就谈不上把书交到她手中。

好消息是,从昨天到现在,孔晁手里的《风月宝鉴》已经通过摊贩,商铺,私人交易等多种渠道全部卖完,并且还持续有人在预约待售的《风月宝鉴》。当然听到最多的声音还是催更第二卷的言论。

就这样,《风月宝鉴》通过人们口耳相传,在各个茶楼,雅间集会,家族饭桌,诸多人际往来场所中流传开来。

宗内城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在流言的帮助下几乎传得人尽皆知,加上城里头的人皆是宗门从外头挑选出来的有能之士,识文断字不在话下,更加助长了《风月宝鉴》名声的传播。

甚至还出现了一阵奇怪的潮流,那就是出门带一本红色封皮的书籍拿在手中,就会引来路人的频频关注。

齐南了解完这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内城中变化,如此高效的传播速度连他也万万没想到。

该说孔晁确实有拉帮结伙组建势力的才能呢?还是说他有做生意的脑袋呢?亦或者说这本《风月宝鉴》的作者实属天才呢?嘿嘿……

稍微自恋了一会,齐南又接着追问孔晁购买《风月宝鉴》顾客的身份地位,结果一听才知道九成的顾客都来自宗内城,只有一本卖给了修士,而且好像还不是紫极宗弟子。

这让齐南大失所望。

或许是因为《朱艳》那本书闹出的动静不小,导致宗内弟子对书籍有些敏感,生怕重蹈被元婴找上门的覆辙。

昨天那十余本书在宗内城引发的风波,影响力已经足够大,没必要再添柴火,是时候将重心放在宗内了。

于是吩咐孔晁将今天到手的这批《风月宝鉴》售卖给宗内弟子,如果是内门弟子更好,实在不行卖给外门弟子也凑合。

齐南还贴心地指导孔晁如何辨认内外门弟子,那些一脸欠揍鼻孔朝天的年轻人九成九是内门弟子,其他作风低调深藏不露的年轻人应该是外门弟子。

倘若有的选择,孔晁也不愿意去伺候那些二世祖,但是自从尝过了昨日那十余本书售出所得的甜头,他暗自下定决心,就算是请位医师跟在屁股后面,也要将这些大顾客伺候舒坦了。

孔晁忙不迭地答应下来,齐南点头满意地回到了宗内。

齐南先往书山楼跑了一趟,放好从孔晁那里取回的笔墨纸砚,随后同昨天一样,回到宝内峰上带上糕点,再前往与师代萱约定的老地方会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