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皆为功名利禄兜兜转转,忙忙碌碌悲悲欢欢为满一己私欲日日月月年年。

世间多有英雄在,王朝难继千年。

沧海桑田流转,功名粪土如烟。

但教道义长存人间,却将它争名逐利打击异己攻讦谋奸。

世间纷争难掩,人心贪夺万年。

总见英雄各施手段,立于时代前沿,万众头巅。

却不见蝇营狗苟百姓之难。

无道之人侃侃而谈狂吠乱言,有识之士三缄其口望洋兴叹。

人生不过百年,兴衰成败不过瞬间一念。

道引术行,方知久长,术为道用,则为至善。

话说曹操攻打徐州之际,突然遭遇后方东郡帮的叛乱,迎立吕布入主兖州。曹操紧急回援。这本该是陶谦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机会,可陶谦偏偏按兵不动。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陶谦想的是,能送走这位大爷就行了,自己卧榻之旁正有一只猛虎垂涎徐州,比起堂堂正正来攻打徐州的曹操,此人更为可怕一万倍。此人便是刘备!

这刘备本是次曹袁二人讨伐徐州时,自己求援公孙瓒派来的援军。可是刘备到了徐州,竟驻扎下不走了。曹袁撤军了,自己该犒赏的也犒赏了,该慰劳也慰劳了,可是他竟拿着这些犒赏去结交徐州城内的豪门大族,甚至还赢取了徐州第一豪门糜家的大小姐,此等虎狼之心意欲何为,陶谦怎能不知?曹操再攻徐州时,陶谦也不敢赋予刘备太多的信任,只把最脏最累的活儿交给他,安排在重要的玩命前线。一面担心曹操攻破了小沛,徐州无险可守,一方面又担心刘备趁势坐大,难以控制。如今曹操一撤军,陶谦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处理掉刘备。

陶谦忙着处理刘备的问题,就顾不民间流言四起。前文书咱们说过,郭嘉安排的撤退计策中,便有散布流言的战略,曹操虽然撤军了,但这些散布流言的人却正在卖力的干活儿。一时间徐州人心惶惶,多有外逃之人。

流言传到了琅琊郡,琅琊本就处于后方,哪有几人知晓前方战事如何?只听得曹操残暴不堪,大军所过之处寸草皆戮,血流成河,不留一个活物。众人吓坏了,这要是等曹操打到了琅琊,大家不都要做那砧板的鱼肉,任人宰割吗?一时间琅琊的百姓纷纷外逃,有钱的赶紧收拾细软,把带不走的东西找个地方一埋,能带走的东西随身赶紧带,向外逃命;没钱的粗略收拾了点行装,赶紧跑路。一时间,琅琊郡的百姓竟然跑了个干干净净……咱们第二卷的故事就要从这群逃难的百姓中开始说起。

有一支外逃的难民队伍,在琅琊郡外的山坳里慌忙的逃窜着,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挑着担子,有的身就背了个包袱,大家都生怕跑的慢了被曹操那个坏人追,那就没命了。

人群中有一个人大声嚷嚷着:“你们都走快着点,这条路就我走过,你们半路掉队被狼叼去了我可不管,别因为你们耽误了大家的性命……”

说话这人名叫刘三,本是琅琊郡内一个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只因经常在外游荡,故而认识一条山间小路,能逃出徐州,便带领了乡亲们沿着山路向外逃。这一路可把他威风坏了,自己想骂谁就骂谁,别人还要陪着笑脸的给自己说好话,生怕自己丢下他们不管了。

队伍最后有一户人家,却正是琅琊郡的一户大族人家,为首的一人叫诸葛玄,带着自己的嫂嫂和侄子跟着一起逃难。刘三平日里穷惯了,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在大家族面前耍威风的机会,一路自然对这帮子诸葛家逃出来的人呼来喝去,常有无礼之处。

大家族的人平日里生活富裕,自然比不这些苦哈哈们经得起折腾,别人玩命逃跑,诸葛家的人在后面紧追慢赶还是吊车尾的。刚才刘三那番话自然是说给他们这群人听的。

诸葛玄带着嫂子和两个侄子一路逃难,疾行了这大半日,早就累的气喘吁吁。再看嫂子也是累的步履蹒跚,两个孩子也是可怜巴巴的。便在山间小路的一处石头稍作歇息。

诸葛玄掏出一个水壶递给嫂子道:“嫂嫂一路奔波辛苦,先喝口水歇歇脚吧。”

那妇人接过水道:“多谢叔叔,一路幸得叔叔照顾。瑾儿,亮儿你们也喝一点吧……”

那两个小孩大一点的有个十几岁,名叫诸葛瑾,小一点的有个八九岁,名字叫做诸葛亮,还有一个呀呀学语的半大孩子叫诸葛均。孩子家家的奔跑了一路,早就累坏渴坏了。当下端起水来大口小口的喝了起来。

那妇人道:“这走了大半日了,可是快出徐州了吗?”

诸葛玄道:“不知还要走多久呢,眼看天色将黑,这荒郊野岭的也不知去何处栖身……”

那妇人道:“出来逃难,哪里顾得这许多?这些年天下不太平,我夫君又早亡,抛下我们这孤儿寡母的,以后还要多多仰赖叔叔照顾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