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秋愁纱和林诗音坐在一辆拉着大箱子的马车,一边走一边聊着。
这箱子据说是林震南他们保的镖,一共足足有五辆这种马车。
秋愁纱心说他们保的是什么,难道是金银财宝。
如果是的话这可有点数目了。
不过他坐在车,感觉这车走的并不算沉,箱子里应该没放多少有重量的东西才对。
他和林诗音无聊,便一边看着路两边的风景一边谈天。
林诗音说道:“你知道南阳宛城的宛字是怎么来的吗?”
秋愁纱微微一笑说道:“我当然知道啦。”
《说文解字》中说,宛,屈草自履也,芳草盖地,植被葱绿。意思就是说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所以古代这里又叫做宛地。
林诗音听后笑着说道:“想不到你还知道的挺多。”
秋愁纱笑着说道:“哪里哪里。”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个小土岗附近,就听队伍里的人们都说,到了到了。
林诗音问:“什么到了。”
秋愁纱仔细倾听片刻后微微一笑说道:“当然是卧龙岗到了。”
林诗音问道:“卧龙岗?”
秋愁纱笑着说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里就是诸葛亮当年在出山辅佐刘备之前,隐居避世,躬耕陇亩的南阳卧龙岗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附近。
所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林诗音说道:“诸葛亮不是在襄阳附近隐居吗?他的老婆,他求学的地方,他的老师同学都在襄阳呀。”
秋愁纱说道:“诶,你问到点子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都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应该是在今天的襄阳一带,因为古今的行政区划变动了很多。
毕竟襄阳也有古隆中之地,诸葛亮不是和刘备有隆中对吗?隆中对,三分天下之说。”
林诗音说道:“那诸葛亮到底是在哪里隐居的,南阳还是襄阳?三顾茅庐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里?”
秋愁纱说道:“哈哈,这个问题千百年来南阳和襄阳两城也一直为此争执不下啊。
后来在清代有一个襄阳人叫做顾嘉蘅的到南阳做知府,当地的儒生士绅们就逼着他表态诸葛亮到底在哪里隐居,南阳还是襄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