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薛萍和许金安到现在还不知道厉显的事,还以为苏诏和自家女儿是会走到一起的。
那天陈青霞看见许金安,就聊起了两个孩子,一聊又聊到了要寄信,陈青霞说:“我今天也要给小诏寄,你给我吧,一起让小孙拿去寄。”
就这样,许糯的信到了苏诏手里。
“谢谢你啊,吃饭了吗?”
苏诏摇头,几人便一起去了学校外面的一家私房菜馆吃饭。
自从国家支持私营,大街小巷热闹了许多,很多私营商铺光明正大开了门。
沪大门口现在已经有两家小吃店,一家早餐店,还有成衣店和报刊亭。
众人出了校门往右拐,临街的第一家店铺生意红火,饭菜香顺着风头能飘到另一头去。
“老板娘,六个人。”
卫红利索的说:“好咧,小陈,带去三号桌。”
对方问:“又没包厢啦?我们这可是一下班就赶过来了。”
卫红说:“不好意思各位,包厢满了。”
“好吧,那就坐大堂吧。”
刘记私房菜的老板娘卫红是四川人,丈夫是闽地人,不管做川菜还是闽菜都做的十分好。
再加上装修雅致,服务到位,生意好的不得了。
卫红今年三十几岁,长的高瘦,面圆眼睛大,看着很面善。
一看新进来的几个人,眼睛一亮,走上去热情的说:“许小姐,您来啦。”
许糯笑道:“红姐,生意很好啊。”
卫红点头:“是,托您和厉先生的福。”
卫红和丈夫有一手好厨艺,最早是偷偷在家里办私席,由熟人介绍熟人,赚不了多少钱,只勉强够温饱。
有一回厉显带许糯来吃,发现口味不错,厉显便在政策下达之前投了钱,让卫红迁到沪大旁边。
当时国家政策还不允许私营,卫红还生怕出什么事,胆战心惊的偷着装修,谁知道这门店刚装修好没几天,政策就下了。
当天刘记私房菜就光明正大的开门待客。
生意一直红火。
大堂已经坐满了好几桌,卫红熟门熟路的带许糯往包间走,一边小声说:“今天有甲鱼,老刘找人买的,很补的,我和着小鸡给您炖了一锅,厉先生说您不喜欢油大,我就用的山茶油,您可得多喝两碗,让我好跟厉先生交差。”
许糯精致的面容带上一丝甜蜜:“你就跟他说我喝了一锅。”
卫红被她逗笑了:“那厉先生指不定多高兴呢。”
她笑意满满的看着许糯,又是佩服又是羡慕。
厉先生那样冷性情的一个人,平日里话都不愿说,却仔仔细细的写了一本小册子给她,上头写了许糯的忌口和偏好,细致的叫人惊叹。
原先她以为厉先生找的门店是因为此处地段好,后来才知道是为了许糯。
这个时期虽不像大饥荒那样夸张,但也只够普通人温饱,沪大食堂里的菜系不仅没油水,而且单一寡淡,厉显知道许糯会吃不惯,这才投资了卫红的私房菜馆。
让她搬到沪大旁边,许糯一下课就能出来吃饭,要是她超过时间没出来,卫红就会把饭菜打包好,送到宿管那里。
二楼最里面的包间不招待客人,卫红开了门:“那你们先坐,我去厨房。”
卫红走后,丹凤才小声问许糯:“糯糯,这不会也是你爱人的吧。”
柳梅香捂着嘴笑:“算糯糯的,钱是厉显投的,但股份协议上写的是糯糯的名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