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争辩进入了白热阶段,袁术虽然被自己的兄长临阵倒戈,但是仍然不打算放弃拒绝董卓入京的提议。于是他向何进继续解释道:“董卓当初接到先帝命他交出兵权的诏书,但他却上书请求将军队私有化并随之带走,既违抗了先帝的诏命,同时又犯了领兵为将者的大忌。他认为朝中政治混乱,所以敢于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这是心怀奸诈。这几项都是不能赦免的大罪。我认为董卓非但不能拉拢,而是要等洛阳形势一旦平定下来,大将军应该立即倚仗国威去讨伐他,对上表示您的忠义,为下又消除一个祸害,此为无往不利。”
袁绍没料到袁术直接提议以罪法惩治董卓并去攻打他,事情已经完全不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了,因此袁绍也楞在了那里。他本身也是不赞成董卓入京的,因为他们袁家依附在何进的势力之下,虽然袁氏一族在天下影响甚广,但是手中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兵权。袁绍之所以一直死死巴结何进也正是看中了他手中的兵权罢了。可董卓万一入京,以众人对董卓的了解来看,这陇西堂的堂主可完全不像京中这些酒囊饭袋一样好糊弄。袁绍担心自己弄巧成拙,万一董卓进京之后反而蚕食鲸吞把洛阳的其他势力都吞并了就坏了,到时候袁氏一族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那么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努力不就全然白费了吗?
所以袁绍本打算也想将董卓拒之千里之外,好保住自己袁氏一族在洛阳的地位。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袁术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表达意见,他俩虽然同为袁氏门人,可袁绍毕竟是庶出身份的私生子,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他的叔叔,所以袁术一直颇为看不起他。这些年袁术一直在各方面力压袁绍,几乎使他无法在洛阳立足,可是袁绍不知通过哪里的关系攀上何进以后,随着何进这些年的平步青云,袁绍终于也跟着鸡犬升天,才在这洛阳城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借助何进的功劳,所以袁绍也逐渐在袁氏家族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起来,为此袁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兄弟二人的矛盾越来越是明显,基本上有一方提议的另一方势必要唱反调。众人本以为寻常小事是这般,没想到连董卓入京这种事他二人也可以为此产生分歧,这世家大族之中的矛盾确实是外人所想象不到的。
袁绍虽然平时可以作为何进的参谋,为他提供不少主意和谋划,可是袁绍毕竟不是有急智的人,因此他的建议大多都是仅供采纳而已,至于他自己所提议的计谋到底哪一条最好用,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因此袁绍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智谋的人,但是却没有可以当机立断做出抉择的能力,最终只能落得一个好谋无断的风评罢了。
眼下面对袁术咄咄逼人的建议,袁绍也彻底慌了阵脚。他也没想到袁术居然会建议何进直接带兵攻打董卓,这可就不是合作不合作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公然翻脸要大动干戈的地步了。迎接董卓入京虽然不是袁绍的第一选择,但是和董卓互相提兵对打那更加不是袁绍所想。仅仅洛阳城里一个皇甫嵩众人还料理不定,难道还要再穷尽所能要和这个威震西凉的陇西堂堂主交战吗?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这时八校尉中的助军右校尉冯芳清了清嗓子走了出来,袁术一见此人忽然收敛起面上的凶狠神色,缓步退到一边,表示要谦虚听取冯芳的意见。众人也都不解,虽然这冯芳看起来要比在场这些年轻人岁数上大许多,以至于头发都已经花白了,可是在洛阳放眼来看,还不至于有人有如此身份,可以直接让桀骜不驯的袁术彻底听从安排。
只听这冯芳缓缓地对袁术说道:“公路啊,尽管董卓违抗诏命有罪,但不得朝廷批准,就擅自讨伐他也是极大的罪过啊!”
袁术听得冯芳这样说,立即拱手表示道:“是!右校尉此言在理,的确是公路轻率了。”
在场众人,几乎就连袁绍在内都没料许袁术会如此轻而易举对冯芳低头。这冯芳也并无任何过人之处,多年来在洛阳也只是随波逐流,任谁也没听说过他有什么能量背景,却不知袁术为何突然换了心智,竟然要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言听计从。
冯芳这时对何进说道:“大将军讨伐宦官一事,只需在京城发动虎贲军和西园军就足够了。宦官失势,现在只能全部联合起来依附在何太后那里,大将军如果可以做通太后的工作那是自然最好,如果太后一定要庇护他们,也没有关系,到时候让禁卫军把太后的宫中保卫起来,不容许任何宦官接近干扰太后便是了,其余禁军火速收押宦官,或抓或杀都无关紧要至于董卓,则是用来牵制皇甫嵩和卢植即可。大将军征召董卓提兵前来,但是不许他接近洛阳,只在洛阳城西的夕阳亭附近安营扎寨,用来观望京城附近皇甫嵩和卢植的动向。一旦他二人有异,则命令董卓率军进攻,如果他二人不敢造次,那就放董卓在城外稳固军心即可。”
眼见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样子,我眼前忽然想起高望毒杀董太后那晚,他躲进我们的藏身处曾提起过董卓之事,而且他亲自动手毒杀董太后也明言是为了激化何进与他兄弟何苗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逼得何进与何太后一派势不两立。
从高望的话里可以听出他这么做的究其原因是为了给董卓将来入京铺路,而我忽然又记起那日在城中遇到邓氏帮的吴大时,吴大曾带来董卓陇西堂的命令,叫我们配合曹鲍冯夏四个人见机行事,起初我还不知道这些人指的都是谁,今天一见才算心里彻底明了。原来正是十常侍曹节,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右校尉冯芳和左校尉夏牟。看来他们早就和董卓互为照应,一早安排下入京的计策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