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应该说是第一个进入家斗内战状态的人。前面已经提到过,帝皇的至高权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又是古今多少人都甘愿豁出性命去争夺的。李渊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们,因为与其它朝代的第一代君王有所不同,李渊的权位和这个权位下面的江山在极大的程度上是依靠他的能干的儿子们得到的。

对于这一点老李心里相当清醒,所以他没有在取得皇位后乾纲独断、自己独享皇权这块蛋糕,而是与儿子们分享,以期安抚儿子们的心,使他们断了争夺皇位皇权的心思。为此,他弄出了一个“怪胎”一般的李唐政令系统:天子、太子、秦王、齐王四家政令并存,太子令、秦王教和齐王教可以与天子诏敕并行,具有同等效力,并且形成了一个以先来后到为准则的惯例。

对于一个不算昏庸的帝王来说,李渊心里也明白自我阉割,分权于儿的做法问题是严重的、后果可能是恶劣的。第一,分权往往使到朝臣官员们因为不知所从、无所适从,而导致国家失去统一政令系统,并时常陷入令出多端的混乱第二,让儿子们的舌尖过早地品尝到了权利的奇妙香甜,从而引发味蕾追求享用“全唐大餐”的渴望第三,更为脑残的是,这样做使到自己终日不得安宁,总害怕儿子们什么时候心血来潮,把他那块大蛋糕给瓜分了。

老李极力将潜在的父子之争转嫁到兄弟之争上面去,因此皇权之争就演化为储位之争,也表现为储位之争。这样,儿子们的矛头就不会对着自己了,而是他们之间相对互争了。他本人则成为了“拳击”台上的裁判,只要掌控好他们之间“互殴”的节奏和轻重,让他们长久地慢慢地打下去,直到最后一刻,他才会做出裁决。

应该说,在这一点上老李最初还是相当成功的,因为眼下儿子们还不敢直接与老爹过手。而老李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维持他们之间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平衡,他可以随时调整平衡支点来改变这种动态平衡。这就好比让儿子们分坐在跷跷板的两端,叫他们此起彼伏,自顾不暇,腾不出精力和时间来对付他这个父皇。

除此以外,老李的跷跷板游戏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可以根据不同时期“革命”的不同任务和对象来调整平衡。比如说,在现阶段,李唐“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过去为了平定诸强,李唐需要强大的军队以定国,当然也就必然地侧重于军事手段,二郎世民乃是老李依靠的主要人物,所以必须照顾他,当然也就必须在跷跷板李世民的这一端时不时“抬举”一下而现在已经进入了和平阶段,情况发生了质的转变,治国安邦成为了“革命”的首要任务,李世民的重要性降低了,而大郎建成的重要性相对升高了,老李虽然此时并不需要依靠李建成,但李唐的未来需要依靠他,于是,此时就必须对跷跷板李世民的那一端进行打压,同时托举一下李建成这一端。

最后,“跷跷板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个可控的支点将两兄弟分隔开来,也可以防止他们之间的互相残杀。

对于老李来说,在众多儿子中,只有大郎和二郎可能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然而,大郎性格温顺懦弱,且已经坐在储君之位上,对自己的威胁应该不大而二郎就不同了,他刚毅倔强,且又功高盖主,应该是威胁的主要来源。在老李内心,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步姨夫老杨家的后尘,让自家李二郎变成像杨二郎那样的乱弟贼子,杀兄弑父,嫌多储位后篡皇位。也因为出于这种思维和判断,老李从一开始就对李世民打压多于托举,尽管期间他的想法发生过动摇,有意要将李建成拎下“跷跷板”。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