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点买卖生意吧,没经验,没头脑不会盘算,又麻烦。不行。”

计划来计划去,赵生都说不行。他也想买个车回来,最好是比赵二的车高级的,买四轮车,刚好村里都没有,用四轮车做运输生意,他是第一个。翠玲觉得这想法很好,赵生的娘也觉得行。

但是赵二的爹坚决反对。自从听说了赵生的主意,嘴里咕咕叨叨地没停下来过,“那玩意四五千块钱,不值那个价,做再多的活儿,也回不了本。”“你们天天就知道瞎摆弄,专心把田里的活儿干好,把烟苗子看好!”

毕竟赵二的爹已经七十多岁了,赵生夫妻总觉得他的思想还在旧社会里摸爬滚打,不符合他们这代人的前卫想法,也不理解他们的心高气傲和势必要高人一等的决心。只是执拗的毫无理由地阻拦他们进步的脚步。

但是父子之间有什么不能商量呢?况且赵生是他眼下离得最近,最喜爱的孩子。赵生罗列了一系列买四轮车的好处,然后用一种父子间情感的默契,巧妙的激起了他爹内心的那种从来不被人知晓的,不愿被人比下去的欲望和骄傲。尽管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他爹终于同意了。

虽然攒的有些钱的赵生夫妻还是因为要买车而发了愁。于是,他爹又一轮借钱,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这事就成了。

接车那天,天气晴好,赵生他们家围了好多人。就和杜鹃结婚那天差不多。大家伸长了脖子,站着门口的大石头上,把着门站在门槛上,近处的几个伯伯敲着湛蓝色的车厢铁皮,议论纷纷,还有的人直接坐在了车厢里的驾驶座上,腿伸的直直的,像累着了似的,半天也不下来。屋檐下,赵生的爹娘坐在人群里,夸赞声和祝福声络绎不绝地环绕着他们,笑容一直挂在他们的眉梢上,也不忘随时夸赵生是个好儿子。厨房里也是一片唏嘘,婶娘门议论开了,“赵生这才成家几年呐,儿女双全了,家里支持又买了车,这往后的钱还不好赚?……”“团结村就数他们家日子最富裕了。真是年少有为啊!”“赵生今年多少岁?是属什么的……”

八卦似乎与津津和林林无关。此刻他们正在看金宝睡觉呢。红扑扑的小脸像苹果一样,小嘴一嘟一嘟地直流口水,仿佛因为做梦笑个不停。因为客人多,杜鹃和翠玲都被叫到厨房帮忙,所以津津和林林才有了机会亲近这个让一家人高兴坏了的小家伙。

那天是正月十八,正是金宝三个月足日,是黄历里的接车进财的好日子。

那时的路还没有铺上厚厚的水泥,最平坦的时候大致就是天干又修了路。路上的车也是很少的。十分偶尔地摩托车和三轮车在路上走的时候,扬起的灰尘能飘很远,金贵罕见的四轮车也是一样,过不久就是满身泥巴和灰尘。

交通工具缺乏,交通设施落后成为那时候交流和发展的障碍。更不用提系统的驾车学习了。买回来的新车自己摸索摸索就开上了路,有时候在路上横冲直撞的找不到方向,有时候紧张的忘了手脚上的动作,一时着急慌张把新车擦破的传闻也不在少数。不过,赵生这些问题都没出现过。

仿佛他就是天生开四轮的料子。才跟着六队开四轮车地黄师傅学了一天,赵生就能稳稳当当的独自上路了,上坡,下坡,拐弯,遇到车的反应都没有问题……连黄师傅都惊叹:“第一次见学的这么快的人!”

赵生的“罗汉圈”加上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成果着实惊呆了村里人。他天赋异禀,天资过人的传说仿佛有五六分都落在了实处。或许,以他当前的表现,称他为天之骄子也不为过。

津津和林林的学习依旧在团结小学继续。她们依然上学放学紧紧黏在一起,放假也是,在两家人里跑进跑出的玩。门口的杜鹃树仿佛又大了一些了,不规则的叶子称的杜鹃花格外清新艳丽。

时间过得真快,津津今年八岁了,林林六岁,两岁的小菊已经会跑了,还会学着津津和杜鹃说话,奶奶的声音软软的,可爱极了。

这下,林林不来玩的时候,杜鹃树下每每一同出现的板凳也有两个了。这两个一高一矮的新板凳被涂满了桐油,在阳光下的照耀下,金灿灿的。坐在板凳上的津津和小菊埋着头,在杜鹃树下一玩就是一天,从来不胡闹缠着杜鹃,也从不喊饿,从不说渴。杜鹃树像是有某种魔力似的,深深牵引着两个幼年孩童的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