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桓的动作很快,立马命令了慎行司严查此事。
慎刑司作为朝廷的一个特殊部门,专门负责调查和情报收集,是一个顶顶厉害的机构,为朱清桓一人所统领。
慎刑司一出,后宫顿时一片风云骤起,惊惶者有之,侥幸者亦有之。
宫女、太监和新进的娘娘们都成为了被调查的对象。
慎刑司监狱内更是无处不闻哀嚎声,有人死亡的消息也在不断的传出来。
这后宫女人中,最胆战心惊的要属张缓。
张缓出生在文官家庭,其祖父以文笔犀利名闻天下,曾为朱清桓起事写过数篇檄文。
其文章往往蕴藏雷霆之势,为朱清桓所欣赏。
在新朝初立后,祖父作为文官中有名望的,为户部左侍郎。
张缓之父也是幼时成名,现为通江府四品知府。
才人自小被娇生惯养,养就了一身臭脾气,见不得自己吃亏,也忍不了别人落个好处,做事冲动,最沉不住气。
宫里风声紧,张缓有些不敢轻举妄动,那个小丫鬟她有想过偷偷处置了,却怕招来慎刑司的更多注意,只好咬牙强忍着。
慎刑司却是高效率的部门,很快,他们便从其它宫女口中得到了一点蛛丝马迹,有人恍惚见过张缓的小丫头曾偷偷出入过莫颜的寝宫。
有了这重大发现,慎刑司自然不会耽搁,立马派刑司过来,捉拿小丫头。
张缓机灵,嗅到了不妙之处,想明白此事越拖越坏,再不犹豫,灌了小宫女药,言是畏罪自尽,又在宫女的贴身衣物中放了一物,等刑司一到,便大喊冤枉,又道小宫女定是被她人指使,嫁祸于她。
这等伎俩,刑司早已见怪不怪,是不是真话,大刑伺候之下总能知晓。
张缓这才彻底惊慌,原以为自己是功臣之后,又是皇上亲封的才人,慎刑司在没有证据下总能卖自己一些颜面,哪成想这些人办起事来如此狠辣,无情。
张缓被抓,后宫中人都是心知肚明。
为了避子汤一事,她们何尝对莫颜没意见呢?
只是有些人虽然恨恨,却不敢行动;有些人想行动,可顾虑良多,没想好妥善法子。
这才让张缓做了先锋。
徐怡如早料到自己放出消息,总有那么几个傻的会沉不住气,会替自己动手,只想她也没料到张缓的行动会如此之快。
这个蠢笨的张缓,用的招数低级,手段温和,对比后果却是非常人能承受。
徐怡如对张缓此举只有鄙薄。
若是换作她来行事,定是要让莫颜防不胜防,一击即中,再无还手余地,绝不会以大博小。
与大家所预料的一样,审问结果出来的很快,没多久,张缓就招供了。
朱清桓与莫颜得到这一结果,反应倶不一样。
朱清桓见到慎刑司呈报,第一时间是发了一通大火,把张缓一家都骂了一遍,再是令人把安嬷嬷拘了,除了这老货多嘴多舌外,不作他想。
莫颜的反应却是平静,她早就料到这种事会不断发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这许多女子皆被限制在一隅宫墙之内,都围着一个朱清桓转,转好了,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转不好,小命就得丢掉。
为了自个的小命和前程,敢不奋发竞争?用尽手段。
张缓只是这后宫中第一个牺牲品,却不会是唯一一个。
莫颜不恨张缓,却厌烦这后宫,怪责朱清桓这个罪魁祸首,也厌弃这些女人抢男人的戏码。
避子汤原只是后宫里私下里的事,可经过张缓一事,确是瞒不住了。
一时间各位御史、大臣都分成了两派。
有人赞成皇帝,为朝堂稳定,就该先有嫡长子,再有庶子;有人则持不同观点,认为子嗣一事不能违背天道,陛下用避子汤实则是在杀子。
朝堂里为此每日都吵吵闹闹,直把个朱清桓吵得头疼欲裂,遂发火道,“此乃朕的家事,朕自有主张,尔等都不必讨论了。”
反对派却并不怕皇帝发火,每日仍一本本奏折的往上递,洋洋洒洒,试图让皇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于这群人的苦口婆心,朱清桓自是不会妥协,本就是朕的家事,可这些人插手起来却没完没了,朕就猜测定是有人在背后怂恿,至于是谁要怂恿,他心知肚明。
朱清桓态度强势,这日早朝,不客气的罢免了几个刺头的官职。
如此一来奏折是少了,可这事的余波却还是沸沸扬扬,并没停息。
徐年见此事没完没了,众人不只不认可皇帝的做法,更是对莫颜的印象打了折扣。
他们一直以为皇后是个贤后,想不到私心居然这么重,怂恿着皇上干下有违天理的事。
徐年认为这时候要想平息事端,挽回皇后声誉,莫颜就不得不站出来。
莫颜万没想到,再一次见徐年,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她想着徐年应该是来为徐怡如说话的吧。
“臣见过娘娘。”徐年一板一眼的向莫颜行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