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塾的先生已经不能再说是新先生了,毕竟来此执教三载有余,倒是旧人走新人至,许多刚进学塾的蒙童稚子不认识这个名叫丁豪的教书先生,毕竟原来的祝先生在一地市井坊间颇有名气,便是妇人们口口相传,许多学前稚子也都晓得祝先生的名号,是个好先生,因为听说从不打人,连挨板子都是自己打自己,那能有个多痛嘛。

几个被两位先生都授业过的学生坦言,这位丁先生与祝先生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可相处以后又觉得有些不太像。

比如祝先生规定如有上课讲话的人,发现一次就需要留堂抄书一千字,但往往都抄不到字数,卖个可怜并保证不会再犯,基本就可以滚蛋回家。但“新”先生丁豪则是规定,上课讲话一次不管,两次警告,三次留堂抄书三千,“分文不让”,少一个字都不会让走,并且明文写下规矩,如同一国律法。

有次便留了一名调皮学生留堂抄书,其母是个暴躁脾气的,见天黑自家孩子未归便寻上学塾,指着丁豪便是一顿破口大骂,丁豪丝毫不理会,只说如果不抄完就走的话,明日也不用来了,县署那边他能打好招呼。

如今的官方学塾不论大小,学生的调动哪怕只有一人,也需要与官府报备说明缘由,并且由官府给出同意章文,否则没有学塾先生胆敢私自驱逐学生,这可是件顶天的大事,为了与江湖抗争,云锦国的文治再进一步,虽未达到蒙童稚子人人有书读,贫穷人家仍是无法缴纳学费,但无故驱逐再读学生,最高可问斩。

最后涕泗横流的孩子抄完书唯唯诺诺向先生行了一礼才被妇人拉走。

同样的,若是逃课不学,祝先生发现一次就要挨板子,但大多挨不到几板,丁先生则是有三次逃课才做出惩罚,并且一个板子都不会少。

有几位受过两位先生教导的学生长思,好像两位先生传道受业解惑方式差不多,教出的学生也差不多,但总让人在内心深处觉得有一些异样感触。

夕阳落下,丁豪便燃灯夜读,如今做云锦国的教书先生就是这点好,不用怕没有灯油,也不用怕没有书读,向官府要便是,向来是有求必应。

朱信箔老先生敲敲门说是有客人来访,如今还有些倒春寒,便自作主张将客人迎入了门。

丁豪起身开门接客,老人离去,客人进门。

双鬓微白的儒衫男子微笑道:“我叫居正。”

丁豪只是微微皱眉。

男子又补充道:“我与知和也曾是同窗。”

丁豪大惊,作揖拜礼道:“见过首辅大人。”

王居正示意坐下聊,而丁豪也莫名失去转瞬即逝的压迫感,与首辅大人对坐。

“我与知和偶有联系,听他讲起过你的铁律治国想法。”

学塾先生从未如此失态,瞪大眼珠子又伸长脖子,他想听听首辅大人对此的评价,但其实更想知道知己对自己的看法。

首辅大人伸出食指中指两指,如同两座紧挨着的山峰,他伸出另一只手点了点其中食指一峰,说道:“烽火燃春秋,在此之前,礼乐文明,圣贤大能者辈出,以礼治国,曾有过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天下,为何春秋群雄逐鹿后,独独法家一门独大?延续千年,成为如今诸国不可或缺的治国基石?”

丁豪脸有悲戚,整个人瘫在桌上,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首辅大人沉默不语,依旧举着两根手指,丁豪提起丁点胆气,伸手触在王居正双指低谷之间,铿锵道:“以前杀人偿命,如今不过是数年牢狱之灾;以前若有奸辱妇女,最少也得受个宫刑,而如今?权贵者、豪富者,玩弄权力钱财挡灾,甚至可将受害人定罪,而暴行者逍遥法外;我明知我写的铁律严法太过极端,也没顾及到如今国情,可我仍旧不愿去修改,我不过是想将两座山之间的低谷,填得高一些而已。”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王居正似乎想通了丁豪先前一句话,为何如今大多学者崇古贬今?礼乐文明时人人自缚,以崇高礼仪约束自身,可谓站在食指山巅,可一场春秋大乱,礼崩乐坏,人性之恶劣、阴谋显露峥嵘,生死未知,人人自危,最终由法家一锤定音,定下跌落谷底的法律一线,人人自得,可不就得了天下大势,也就是“由俭入奢易”,可千年以降,人心早已生而在低谷,长在深渊沟,再想攀爬至中指巅峰,用“由奢入俭难”来形容已经是极为客气了,怕是万万年以后,也见不到。

“既然如此,那我就定下严酷铁律,强行送人心回到半山腰,只可惜我才疏学浅,又不谙官场门道,说到底不过是自愚自乐罢了。”丁豪摇摇头。

王居正收起双指笑道:“知和这不是替你去做了么,他可是先行放下心中宏愿,即是替你,也是为他自己,先踩踏出一条小路出来。”

丁豪站起身,浑身颤栗,向门口作了一揖,朗声道:“为知己而荣。”

首辅大人莫名满脸歉意,“我知道你们二人厌世,皆因当年那件事而起,我有愧意。”

丁豪赶紧止住首辅大人,释然道:“过去的都过去了,况且当年首辅大人还不是首辅大人,何来愧疚一说。”

王居正见其释怀,也不愿多说,倒是又询问了些学塾杂事和周遭琐碎事情,学塾先生都一一作答,期间朱信箔老人来询问是否需要些酒水暖身,身份悬殊的两位读书人难得异口同声。

不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