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效命于皇,孝,相连于宗族,这是古代统治的根基。这种意识形态的动摇,也可视为两晋乃至南北朝动乱的根源之一。

所以,司马炽不管怎样,都得考虑这方面,甚至永嘉之乱危机一旦度过,以后还是重点主抓的方向。

就是现在,他也准备多宣传这两点,一来收揽人心,二来也能提高自己的名望威信。

所以,他将此题目置于第一,也有两个目的,一是宣传之举,二也是看看有没有新颖之言,可供自己借鉴施政。

此时看到卞壸竟选答此题,便立即用心审读起来。

俄而看完,司马炽静静难言,最后长出一口气。难怪后来的卞壸一门三父子能尽忠尽孝,看来家风是一方面,也是因有所出啊!

卞壸字文中,将自己外祖一门被族,亲父又接冤杀,自己年幼惶恐,兄弟扶依,携母东归乡里的事情一一讲述,内心所思所感,娓娓道来,行文质朴,却字字含情,段段泣泪,闻之无不恻然。

又转笔言,对朝政糜乱的痛恨,司马家无德失政,致使忠臣身死,黎民涂炭,笔锋之尖锐激昂,直如利剑锋刃,读之魍魉规避。

最后,停笔处才点明主题,“忠耶?孝耶?我欲孝,父已逝;我欲忠,忠者何在?天可怜见我,让我父回魂,让我君贤明!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最后竟用了“呜呼哀哉,伏惟尚飨”这种祭奠文格式结尾,可见心中郁结愤懑。

见傅宣还在等着,看自己读完,目光隐隐透着期待,欲言又止,司马炽展颜笑道:“是篇好文章,能为此文者,性情中人也。可见其忠孝情意长存于怀,用之则必踵迹其先辈之烈!圈起来吧,不能弃贤于野。”

傅宣这才长出了口气,放下心来。

他生怕卞壸文中用词不隐晦,触怒龙颜。读了此文,又听闻过汝阴卞氏之事,他心里也有戚戚然,慕其刚烈,欣其才华,还是很想皇帝能不为言语罪人,起用此才。

以后同朝为官,引为同僚,也能更壮朝政,为平天下乱事添一份力量。

“谢陛下!陛下胸襟海量。”傅宣拜礼赞道。

司马炽摆摆手,哈哈笑道:“为国选才,该朕谢你才是!”

莫说卞壸只是用词狠点,就是直言忿骂,司马炽也不会在意,抹掉脸上唾沫,还要对他笑呢。这个时代,真敢当他鼻子骂的或者像魏征那种谏诤的,他恨不得供起来。

那可都是声望啊!

他现在缺的就是名声。别以为皇帝九五之尊,天下共主,一坐朝天下皆知,就不需要名望。其实皇帝才是最需要名的。

名有威名,美名,贤名,也有恶名,暴名,庸名,昏名。当然还有无名。

有名,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才能让人畏你,敬你,忠你,投你。

要是像后世东晋那样,皇帝寂寂无名,大臣却名满宇内,摄理朝政,那就完了。

不说后世,就看东汉末年桓灵,也是名臣世家之名望高于皇帝,后来党锢之祸、黄巾之乱、诸侯并起等因此而发。

对于卞壸、郭璞等人,司马炽早就下定决心,不会让他们溜走。不尽用其才,压榨剥削完,真对不起历史。

本章已完 m.3qdu.com